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通过事例:以宗教为理想生活的斯郎甲布,追求清静无为生活的多吉扎西,以及喇嘛庙里的小学员扎西彭措的学习经历,介绍了四川藏区东部儿童的反向留守生活。藏区反向留守儿童现象同样值得关注和探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汉族地区生活和教育事业的一个借鉴。
本文基于对陕西省西乡县大沙村的调研资料,通过将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前后自身生活变化进行纵向比较,以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横向比较,探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与内心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及父母外出务工给监护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正面也有负面,但总的来说,负面影响更突出。
本文设计了由不同题项构成的量表,测量了留守儿童的电视素养和网络素养。首先,本文测量了留守儿童的“电视知识”,包括其是否知晓电视的基本功能与特性,新闻与电视剧、新闻与广告的区别等。其次,本文测量了留守儿童的“网络知识”,包括其是否知晓网络的基本功能、传播特性,以及网络使用的安全知识等。最后,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
本文是对学界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和相关经典理论进行评述。综述儿童压力源、留守作为儿童压力源的相关研究,以及留守压力源与儿童不良心理后果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同时回顾与梳理适用于本书儿童留守问题研究的关键理论。对已有研究的贡献及不足进行总结和评述,根据本书研究目标,进一步提出研究空间。
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人口异地流动模式为背景,聚焦异地流动空间、时间的特殊性,区分亲子关系不同现实特征和潜在类型,对人口异地流动下亲子关系类型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父母流动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其次,本文分析了父子关系类型和母子关系类型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差异。最后,本文分析了父母的亲子关系类型组合对留守儿童...
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农村社区中,外出务工是普遍现象,留守也是普遍现象,“留守社区”是这些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一个讨论主题。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家庭微观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成人世界的耳濡目染;社区,或者说留守社区则是他们成长中处于家庭之上的中观环境。这些留守社区有怎样的特征,社区中的留守儿童又是怎样被环境所影响,影...
本研究从留守妇女的视角出发,探讨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行为、理想的影响以及她们在监护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是留守儿童监护人访谈、留守儿童监护人小组访谈及相同研究社区完成的400份留守妇女问卷、留守妇女小组访谈。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