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初级礼仪群体     检索到  25905  条相关信息

本章旨在探讨一个传统村落中的家庭如何在现代性的冲击下逐渐发生改变,以及发生了何种改变;作为个体发展的初级群体,黄村家庭的这些转变如何引发了家庭中的个体在后续发展中的连锁效应。笔者拟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生产生活,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对黄村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进行必要的深描,并着重挖掘这种变化对家庭下一代如何产生影响。

作者:赵忠平 出版时间:2018-07-01

本文分析了家庭之外的李村老人社会礼仪性实践情况。以村庄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变迁为中心,展示了李村公共生活的衰落,农村的个体化与原子化倾向正在逐渐瓦解村庄内部的凝聚力,与之相伴的是李村礼仪性活动日益消亡,李村老人在公共活动中的身影也逐渐模糊,他们开始从日常区隔、主动参与、单向度的人情礼、皈依宗教等方面向外建构自己的人生意义,但同时他们也在伦理、公共生活的无涉和利...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04-01

中国从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就引出了在一个日历年里有两个新年庆典的问题。新的公历元旦与废弃的夏历元旦(春节)一直处在现代与传统、西方与本土、官方与民间的文化纠葛之中。在学术表述中,元旦和春节总是被看做分开的,甚至对立、冲突的两个节日。从过渡礼仪的理论来看,从人们的生活经验来看,不管多少仪式,“过年”应该只是一个过渡礼仪。本文探讨如何把元旦与春节纳入一个关于年...

作者:高丙中 出版时间:2013-08-01

人生礼仪是人生经历重要阶段见证性的标志礼仪,它贯穿人的一生,主要由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四个部分组成。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唯有通过了人生礼仪,才算是确立了人的社会属性,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六能屯,除上述四种仪式外,村民在生命周期中还会“补粮”,并将其作为获得生命力的重要方式。

作者:出版时间:2011-09-01

人生之所以被伪命题绑架,就是因为太关注别人,而忽略了自己。所以,宗祖文化是什么样的文明,在我的理解中,它不是一个仅仅慎终追远往回走的文明,而是以传统、祖先的力量助力当下,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文明。宗祖文化不是让我们好高骛远的文明,而是让我们脚踏实地、惜缘感恩。宗祖文明是以最中国化的体制重建伦理信仰,终将融合于国际文化的文明。宗祖文明也是我们携手共创、共建幸福生活...

作者:于丹 出版时间:2017-12-01

小牛场瑶族村比较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正月初一过“大年”(春节),正月十五“家神节”,三月三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十五“祭祖节”、八月十五“新米节”,十月十六“盘王节”。目前小牛场村沿袭的各种民族传统节庆,对于保持瑶族的民族认同和传承民族伦理道德风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出版时间:2012-04-01
所属图书:中国西部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出版时间:2008-12-01

当前进城务工青年群体整体呈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鲜明时代特征,同时自觉主动追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新时代的新特征新现象:一是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与新兴青年群体交叉作用构成更复杂的青年现象;二是发展需求代替生存需求成为进城务工青年外出的首要动因;三是城市定居意愿依然较强,但主动选择非市民化现象正加速涌现;四是首次进城务工的年龄不断推迟,浓郁乡愁成为返乡就业...

作者:邓希泉 出版时间:2022-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