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保甲制度对甘南藏族地区亦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在卓尼这样的政教合一制度沿袭已久、土司制度根深蒂固的地带,实施保甲制度是举步维艰的。卓尼禅定寺的寺主杨丹珠曾于1944年7月呈文甘肃省政府,请求取消寺院僧人编制保甲,豁免僧人服役纳税。甘肃省政府以国民政府所颁布的实施保甲制的文件中有“任何人或任何机关均不能例外”的规定为由,回绝了禅定寺免于保...
清代的禁酒制度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关于清代灾荒时期的禁酒制度,以往研究大都认为其执行要比丰年更加严格,但是缺乏专门的阐释和分析。事实上,清代在灾荒时期的禁酒制度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法律史和灾荒史的双重角度认真阐释灾荒时期禁酒制度的确立、变化,应该会有助于丰富和加深我们对清代救灾法律及禁酒制度的认识。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治理体制与制度的强势建构带来行政权力向上集中和政策任务、治理压力向下聚集,促使乡镇政权通过嵌入性组织建构下的半正式组织设计、半正式制度安排及帮包制机制实践等,形塑起乡村“半正式行政”治理模式。乡村治理的“半正式行政”虽有助于弥合行政与自治之间的张力,但也易带来行政制度吸纳自治制度与自治事务涌入行政渠道的“行政吸纳...
时间总会为人们理解其所经历的社会生活提供不同焦距的棱镜,并往往使人们对变化万千、现象复杂的社会生活形成具有历史嵌入性的理解。当我们处在全球化遭遇多重挑战、经济社会转型更加复杂的历史时点,并试图洞察一系列宏大结构或制度变迁与日常生活变迁的关系时,我们或许会发现,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也经历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围绕农村金融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鲜明的学术观点。但由于农村金融制度本身内容的复杂性引发的学术讨论较多,所以难以做到全面分析。因此,本文主要对学者们70年来针对农村金融制度讨论较为热烈的四个问题,即“农村金融制度的贡献”“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农村金融的供求关系”“农村合作金融”进行了系统...
土地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农村土地制度扮演着协调土地与农民关系的媒介角色,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经营状态,更牵涉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术界围绕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宏观层面主要是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历程...
1979年开始的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即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推广,实质上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但是1984年以前,理论界对第一步改革讨论的角度或侧重点并不是土地制度,而是农业经营体制或方式的变革。而明确、深入地讨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大体上是从1985年开始。因而,土地制度改革基本上被看作是农村第二步改革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19...
乡镇政府是中国政府体制最低一级的基层组织,他代表国家政权掌握着乡村社会最主要的资源,直接引领、指导和管理着广大乡村社会的各项活动和9亿农民,在乡村社会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目前处于农村体制冲突和矛盾焦点中的乡村基层政权,追溯了我国乡镇行政体制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了当前乡镇基层政权面临的种种困境,进而剖析了中国现行乡镇政权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