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对改革开放初期和后期个体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个体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个体企业在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最后针对个体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章基于个体发展的微观视角,通过使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通过教育、收入等客观路径,以及童年心理需要、目前心理需要等主观路径,对童年家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效应进行全相关分析,尝试从童年家境视角破解纵向的幸福收入悖论。
残疾人问题既包括物质方面的问题,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问题。从1980年代以来,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在解决残疾人物质问题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残疾人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我们运用国际上通用的精神心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尊感量表、驾驭感量表对广州和兰州1131名残疾人的心理...
中小学生和教师成为地震灾难中心理受灾最严重的群体。灾后心理援助的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组织和培训,灾后复课的策略缺乏心理学依据等。建议加强面对家长的心理康复,加强教职工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心理援助的工作水平。
李秋洪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10月,220千字。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部分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乏有效监管和亲情呵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甚至遭遇意外伤害,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积极心理取向出发,对什么是积极心理、积极心理的基本成分、心理结构、测量工具以及心理功能等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为开展积极取向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本文从人生任务、人生动力、人生态度、人生体验四个角度分析了黄炎村农民的人生意义。黄炎村农民的人生任务围绕家庭生活展开,家庭也成为他们的人生动力。黄炎村农民采取知命不忧、苦中作乐、难得糊涂、活着就好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人生意义就在各种生活体验中完成。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