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黔江:十字村红玫瑰成“致富花” 推动乡村旅游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01  编辑:曹亮亮

“重体力活我干不了,玫瑰园一年所做的都是除草、施肥、采摘、剪枝的手头活,从程芝燕的玫瑰园建园开始,我就在这里做起,基本每年可做到15000元。”5月11日,在蓝天白云下的黔江区沙坝乡十字村的玫瑰园,长年在基地务工的费文田老人说。

费文田老人是该村的低保户,也是残疾家庭户,现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儿子为肢体残疾。通过在基地务工挣钱,家庭各方面环境都得到改变。

在程芝燕的玫瑰园,全年解决当地建卡贫困户邓思进、邓思学、龚节进、庞友锡等20余户村民就近务工,其中有低保户和残疾家庭。

自程芝燕2015年玫瑰园基地投产后,这些建卡贫困户通过全年在基地务工的收入,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种植玫瑰,致富一方;食之玫瑰,满口留香。种植可食用玫瑰,是程芝燕自从黔江一企业辞职后,从养殖生猪到发展玫瑰产业的一次华丽转型,成为黔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2011年程芝燕被表彰为“全国创业标兵”“黔江区科普带头人”等称号。

2003年,程芝燕辞职后回家发展养殖业,引进先进养猪技术,实行生猪“零排放”养殖,以前先后在青杠、水田建起两个特色养殖场,年出栏生猪6000余头。

2013年,程芝燕将养殖业延伸到种植业,她通过区科协联系西南大学、云南花卉研究所相关专家,根据黔江当地的土壤、气候,在黔江区沙坝乡十字村流转53家人的土地320亩,培育成这种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的玫瑰花品种,并有效利用猪场里生猪排泄的粪便,发酵成有机肥进行栽种。

2015年,程芝燕在十字村种植的600多个品种的玫瑰花开始投产。每年在玫瑰花盛开季节,每天有不少主城区和周边区县的游客前来观赏拍照和体验采摘。

这种可食用玫瑰花的花期长达9个月,每年从4月可采收到12月。近年来,程芝燕从一个养猪能手蝶变成种花能手。通过与西南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合作,却把种出来的可食用玫瑰花朵,研发出玫瑰酒、玫瑰醋、玫瑰酱、玫瑰原浆、玫瑰干粉、玫瑰干花蕾等系列玫瑰产品。

“目前,在我玫瑰园里种植的各种玫瑰花,鲜花和干花类产品,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农村电商平台,已卖到江苏、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程芝燕说,黔江本地的消费群体,都是自己开车来到基地自己采摘。

程芝燕在结合黔江精准脱贫工作,选择在黔江境内的公路沿线,再打造一个2000亩玫瑰花香示范带,以此推动黔江乡村旅游和效益农业发展,力争让红玫瑰成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致富花。


内容时间:2019-05-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