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六旬夫妻的脱贫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28  编辑:曹亮亮

       勐腊县易武镇勐野坝华侨村1959年从老挝迁移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政策指引下,勐野坝华侨村,村容村貌旧貌换新颜,全村通水、通路、通电,村民们过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好日子。

       勐野坝华侨村一对六旬夫妻也不例外,夫妻俩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美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2011年丈夫刀春辉患有心肌包水;妻子杨金兰患有肺结核,一个美好家庭就这样一步一步陷入贫困深渊。夫妻俩到县里、州里看病住院,因交不起押金,看不起病,只能到处借钱,找当保人在医院担保,才勉强住进了医院。为治病,他俩辛辛苦苦多年的微薄积蓄全部花尽,还向亲朋好友借了10000多元钱,造成夫妻俩因病致贫。 2013年夫妻俩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如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助这对夫妻摆脱贫困,帮扶干部结合他家的实际,制定了可行有效的精准脱贫帮扶方案。

       种养结合,解决吃的问题。刀春辉夫妇有5亩水田,帮扶干部动员他俩积极参加村里举办的高产稻谷,冬包谷栽培技术培训,夫妻俩不能干重活,他俩就请外地前来务工者,帮他家栽培水稻、冬包谷,夫妻俩起早贪黑,运用学到的水稻、冬包谷栽培新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掌握每个季节的生产环节,水稻刚收割完毕,就忙着栽种冬包谷,再凭借夫妻俩老实勤奋的品质,农忙季节亲戚朋友们也纷纷伸手帮助他俩收割粮食运回家,一年辛苦下来,稻谷、包谷产量分别达到2500公斤。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之后,刀春辉夫妻俩又想起用多余的粮食来养殖猪、鸡。2018年筹资2000元,购买了4头仔猪,到今年1月,每头仔猪已达150公斤待出栏,以当地市场价每公斤12元计算,收入可达7200元。同时,夫妻俩还在自家的菜园里,利用青菜、野虫等自然资源放养土鸡30只,鸡群自由采食,适当补喂包谷等杂粮辅料,土鸡浑圆结实,长势喜人,再也不用为食肉难发愁了,老俩口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有说有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粮食有了,肉也有了,房子有了,医疗保障有了,夫妻俩“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梦寐以求的夙愿,已经梦想成真,变为现实。从吃饱到吃好,从吃好到吃出健康,咀嚼精准扶贫带来的殷实,老俩口咂摸到了满是发展的味道。

       “现在好了,通过参加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看病方便了,也看得起病了,贫困户还不用交押金,去年我在县里住了半月院,医疗费6000多元,国家几乎全报销了,个人只花了100多元,我要感谢党和政府。今后自己能做的事,要尽力去做,要考虑晚年的生活怎样过得更好。”刀春辉的妻子杨金兰边说边拿着饲料喂养着家里的肥猪和土鸡。

       手工技艺,解决收入难的问题。说起脱贫致富的产业,刀春辉夫妻俩颇为自豪。“人不能老等着人家给,不能总给政府添负担,也得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脱贫。”刀春辉说。

       经过深思熟虑,刀春辉看准了近几年来,易武普洱茶价格在市场上一路飙升,各大茶庄,茶厂象雨后春笋,一茬接一茬拔地而起,这些茶庄、茶厂都在大量购买晒茶的簸箕。刀春辉又和妻子杨金兰一番商量后,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里干起了祖上传下来手工编制簸箕的绝活。

       这天,虽然室外下着绵绵细雨,在帮扶干部朱世宝的带领下,我们见到刀春辉和杨金兰时夫妻俩正坐在自家的楼院里破竹、削竹篾、编织、夹排,虽然年迈,但俩位老人精神精神矍铄身手轻快,动作敏捷,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簸箕就成型了。“我已经60多岁了,但还能自己赚钱,我编的簸箕不愁销路,早早就有茶老板上门定货了。”刀春辉自豪地说。

       “刀春辉编制的簸箕,厚实、耐用,易武、象明、勐海周边乡镇的茶老板,纷纷前来订购,供不应求,除其它收入外,俩位老人仅卖簸箕年收入已达上万元。”村长李志强说。

       “这俩位老人,靠自己的勤劳来致富。之前是因病致贫,病愈后在家编簸箕,种粮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600元。”帮扶干部朱世宝介绍说:

       戮力同心共奋进,砥砺前行度晚年。刀春辉和杨金兰一对六旬夫妻,活得幸福,活出了精彩,携手共圆了脱贫梦。

       他俩还把生活在勐腊县勐远农场93岁的年迈父亲杨和二接到家里一起生活,让他安度幸福的晚年。村民们都称赞他俩是一对有孝心的好夫妻。


内容时间:2019-03-0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