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鲁甸:造一座新城 圆4.3万贫困群众的脱贫梦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06  编辑:曹亮亮

       鲁甸县文屏镇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位于鲁甸县东部,是我市重点打造的一个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建设占地3000亩,计划安置鲁甸、巧家、永善、彝良、盐津5县新增规模搬迁人口10451户43430人。其规模相当于再建一座鲁甸新城,预计2019年底建成入住,将让4.3 万贫困群众圆了脱贫梦。

  深秋时节,走进卯家湾保障安置点阳光小区,一栋栋红底白墙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整的街道四通八达。屋外,眉黛敛秋波,山明水秀;屋内,装修细致,简约温馨,连灯具、洁具、水电设施也安装到位。搬迁群众不用再操一点儿心,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搬进漂亮的新居。

  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村的村民向天才于4个月前搬到了阳光小区,提起新家和老家的对比,向天才激动地说,这里条件好得太多,老家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广种薄收,每年种些洋芋、荞麦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搬到阳光小区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向天才的二女儿被安排在了理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上班,小女儿就近进入文屏镇中学读书,向天才也在小区楼下当起了保安,66岁的他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里也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把贫困户的帽子摘了,逐步向小康生活靠近。”向天才说,当保安一个月收入1000元,等妻子把家里的猪卖了搬过来,请公司领导再帮忙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他们家4个人如果有3个人上班,预计年底能存10000多元。

  2018年,鲁甸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内716户3272人,全部安置在阳光小区。一期155户546人已全部搬迁入住,二期561户2726人计划12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

  在阳光小区后面的缓坡上,渣土车来来往往,几十台大型机器正在拉土、钻井、灌注桩……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鲁甸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吴君尧说,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他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生活”的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一城 三区”和“苹果之城”的部署,坚持走产城融合之路,谋划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做好迁出地与迁入地“两篇文 章”。

  在迁出地,主要考虑发展核桃、花椒、蔬菜、马铃薯等产业;在迁入地,依托工业园区、都香高速和昭攀铁路建设,在周边建物流园区,让搬迁群众能够通过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

  建成后的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将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新格局,成为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的新标杆,鲁甸区域的城市新名片。


内容时间:2018-10-3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