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健康扶贫为隰县贫困患者撑起一片蓝天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5  编辑:陈亚丰

“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救治、为5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
近两年来,隰县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治、“双签约”服务以及“136”政策等手段,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

医疗救助政策扎根开花

“住院治病先交押金”是医院的惯例。2016年底,隰县打破这种惯例,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绿色通道”,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农村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当时隰县没有专门的一次性结算系统,‘一站式’结算涉及民政、保险等多个部门,让这些单位派人进驻医疗机构又不现实,后来就只能由我们医院来统一代办,系统没有整合,没有联网,除了基本医保其它都需要人工计算,一个人就要算五六次,我们医保科的工作强度很大。其余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保、民政、保险等部门直接结算。贫困户再不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你不这样干就实现不了一站式,‘先诊疗后付费’就成了一句空话。一直到今年1月份才实现系统直报。可以说,这项工作我们领跑全省。”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瑞萍说。 

运用保险助力解决看病贵难题。隰县将门诊慢性病医保支付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重大疾病补偿提高到70%;大病保险补偿工作,起付线由1万元降到5000元,支付比例提高了3个百分点。为贫困户购置“大病医疗补充险”和“意外伤害险”。
据统计,去年1至12月,隰县“一站式”就诊住院1651人次,治疗总费用10606174.6元,新农合报销6832844.96元,大病保险43716.59元,补充保险344741.15元,医疗救助1219424.3元,医院免除费用96473.3元,其他费用439836.77元,患者自付1629137.6元,自付比例达15.36%。特别是去年7月1日以来,全县实行“136”(贫困户在县级医院住院1000 元封顶;市一级医院住院3000元封顶;省一级医院住院6000元封顶)政策以后,贫困户自付比例大幅下降,在该县县医院、中医院就诊住院,贫困患者自付比例下降到10%以下。无缝衔接,让贫困群众不垫资、少跑路,一次结算享受全部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隰县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和巩固“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等健康扶贫优惠政策,截止9月底共接诊贫困患者2136人、医疗总费用1682.06万元,贫困群众自付110.77万元,自付平均比例为6.59%,群众自付比例严格控制在全省要求10%之内。
来自隰县下李乡合石沟的贫困患者马福星,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看病他只掏了1.10元。据了解,这是他本年度第三次住院,共花费4873.83元。基本医疗报销3466.55元,大病保险报销1044.96元,“136”补偿348.32元,补充医疗保险报销11.9元,民政救助1.00元,这样算下来,他只需自付1.10元医疗费。
隰县刘家庄贫困患者王玉生因股骨头坏死住院手术治疗,住院总费用45039.44元,报销总额44580.61元,报销比例达到98.98%。

“我们出台这一系列政策就是要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隰县卫计局局长张宝娟如是说。

双签约普惠贫困户

在隰县人民医院,有一沓特殊的“台账”,台账上记录着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所患病种、签约医生、分管领导等。
针对排查摸底调查确定的健康扶贫户,隰县各医疗机构建立起精准医疗扶贫对象台账,对因病致贫、返贫户实施动态化的分类精准救治措施。
贫困户因病需住院治疗,随时与签约的医生联系,签约的医生负责挂号、检查、住院等事宜,保证病人顺利入院。
“通过对这些人建档、分析,有助于我们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让每一位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规范管理。我联系800多个贫困户,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电话。”王瑞萍介绍。
这就是隰县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双签约”服务。所谓“双签约”是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县、乡、村三级医生和乡村干部签约。家庭医生负责给签约家庭提供健康状况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基本医疗服务及健康、预防、保健、合理用药等咨询、指导工作,需要转诊就医的,还需帮助其建立就医转诊“绿色通道”;乡村干部则需要及时了解贫困居民就医和健康诉求,做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对筛查出的重病、残疾和慢性病患者,帮助其落实医保、大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同时,帮助解决签约对象就医期间生产和生活问题。2016年底,隰县开展了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
隰县卫计局副局长裴立明说,按照省政府要求,“双签约”制度的主要对象是因病致贫人口,隰县从战略和大局出发,在每个行政村分别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并把“双签约”活动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范围从当时的2241口人扩大到1.93万口人,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今年又针对贫困人口动态调整,隰县对新增贫困户全部落实“双签约”,结合家庭医生签约,随访频次由“季、月、周”改为“月、周、周”。在临汾市卫计委组织的检查活动中,该县“双签约”活动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据了解,目前,隰县97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分别组建“双签约”团队2个: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乡村干部团队包括包村干部、帮扶干部、第一书记、村干部4人;家庭医生团队也有4人,包括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县级医院医生及其他团队成员。统一印发了‘双签约’服务协议,明确了签约团队的职责。每份协议上均有乡村干部团队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这就意味着从村到乡,再到县,不管是哪个层面遇到问题,贫困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联系人,帮其协调、处理实际困难。”
如今,在隰县,不管是哪个乡、哪个村,随便走访一家贫困户,都可以在家里的显眼位置看到一张塑封的卡片,上面是4名签约医生的信息,包括照片、姓名及联系方式。在城南乡乡镇卫生院,院长马宝贵介绍,为方便群众看病,他们还专门建立了“双签约”服务群,其中包括医生团队群、患者交流群,一些医生甚至还特意将自己签约的家庭组建了个人服务群。
“过去,这些困难户一生病,都是愁眉苦脸的,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自从签了约,大家伙心里踏实了,稍微有个不舒服,就赶紧找自己的签约医生去看病。”马宝贵说,“双签约”服务开展以来,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在逐渐提高,签约医生也在想方设法为签约人群提供服务。

“小分队”遍布山庄窝铺

为了确保城乡群众对医疗救助政策特别是慢性病服务应享尽享,今年4月份隰县启动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将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五定为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
“村里人一般都是小病经常扛,实在扛不住了,这才去医院,那天听了卫计局专家讲的政策后,才知道,政府还专门针对咱贫困户出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下不怕住不起院了。”隰县下李乡前峪村村民王秀连在谈到健康扶贫小分队时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隰县健康扶贫小分队组织隰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和乡村两级医护人员,分为3个小分队。活动突出宣传普及健康扶贫政策,及时更新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信息。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对常年用药、支出较大而没有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群众,逐户逐人排查,由县、乡医疗机构进行首诊和初步确认,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办理慢性病手续;消灭医疗救治盲区,完善20分钟医疗服务圈。整合全县乡村医生资源,采取配齐配强、邻村代管等多种形式,尽快消除群众就医看病盲区。开展免费义诊救治,携带医疗仪器设备、药品,现场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医疗救治。截止10月19日,3支小分队共开展活动41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8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义诊1.8万人次,实现全县97个行政村全覆盖。

内容时间:2018-11-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