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不停步,奋发有为正当时。当此进则全面振兴、退则必然落后的关键时刻,中阳县扶贫办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为抓手,聚焦学习领会,聚焦薄弱环节,聚焦责任落实,聚焦工作创新,汇聚追梦奋斗的正能量,致力全面拓展新局面,切实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开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焦学习领会
凝聚打好脱贫攻坚战共识
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省委作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部署以来,中阳县扶贫办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周密安排,迅速动员部署,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热潮。通过召开党组会、党员大会、专题研讨会,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县“两会”精神,认真学习省市县大讨论活动动员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形成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认真工作的思想共识。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聚焦薄弱环节
精准发力补齐工作短板
对标先进找差距,敢破敢立勇作为。通过大讨论活动,对照“六个破除、六个立足、六个坚持”,中阳县扶贫办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对标一流、争创佳绩,对近年来的扶贫工作认真总结并仔细分析,深入查摆扶贫领域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真找、真研、真转上下功夫,切实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往深处走、往实里抓,真正把思想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一是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及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学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政治担当有待加强,如:谋划全局工作意识淡化、统筹综合协调能力弱。二是对标“四个意识”,充分认识到2020年交总账的意识还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存在一脱了之、坐享其成的懒惰思想,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上谋划不够,没有真正把工作“摆进去”。如:针对返贫风险,建立预警机制不及时;针对扶持产业发展,退出贫困村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带贫机制不灵活,不能真正到户到人。三是对标精准方略要求落实“六个精准”,充分认识到不能运用改革思路推动工作,如:项目库建设滞后,项目资金公示公告执行力不强,扶贫信息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四是对标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充分认识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如:“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脱贫质量不高,脱贫户收入刚超过扶贫标准线且收入不稳定,产业扶持与建档立卡对象关联不紧密;易地搬迁上,旧村拆除复垦居全市后位,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缓慢。五是对标“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要求,充分认识到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上存在差距,推动工作上有得过且过思想,解决问题时较真碰硬做得不够,想问题出举措方面缺乏调查研究,关心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办法不多;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如: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发现总结推广典型停留在表面。针对查摆梳理出来的问题,中阳县扶贫办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责任人,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聚焦责任落实
坚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9年是中阳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年,中阳县扶贫办以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任务为使命,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作为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实践。以“六个精准”为总体要求,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注重产业帮扶,支持金融就业等扶贫项目,巩固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扶贫成果,着力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高质量完成今年脱贫目标任务,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收兵。以这次大讨论为契机,把改革创新的思想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发扬好苦干实干的精神,拉高标杆,研究对策,以超常规的力度与速度奋力追赶,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面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
聚焦工作创新
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中阳县已经高质量脱贫摘帽,但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还需进一步树立先进理念。通过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中阳县扶贫办对照标杆,以思想观念大解放,找准存在短板,树起学习标杆,推动工作大提升。一是强化产业扶贫。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准使用,资金使用要与建档立卡对象相衔接,与巩固脱贫成效相挂钩,切实使资金惠及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到人。2019年,统筹整合资金9388万元用于光伏、核桃提质、肉鸡、黑木耳、蔬莱、中药材等产业,直接间接惠及所有贫困对象。二是推进就业扶贫。实施就业行动计划,促使贫困对象就业意愿、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就业脱贫覆盖面。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改善项目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县中小微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就近就业,利用光伏收益让贫困对象参与保洁保安、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增加劳务收入。三是开展精神扶贫。一方面思想教育引导,树立脱贫光荣意识,加强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不良风气。另一方面总结推广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四是健全扶贫机制。完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把消费扶贫注入帮扶全过程,推动企业畅销、电商促销、干部代销农副产品工作,稳定增加贫困群众产业收入。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所有脱贫贫困人口适时开展“回头看”,保证脱贫路上不落一户,用看得见的脱贫成效取信于民,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华诞。(朱宏凯)
内容时间:2019-04-2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