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繁峙县的贫困户们说:咱端的饭碗是“永久牌”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3  编辑:陈亚丰

    核心提示:“这是我们的命疙瘩,再冷的天也不敢怠慢!”放牛郎韩文杰指着眼前的一群牛说。“前年,我靠政府补贴、银行支持,购买了3头西门塔尔母牛,产下的公牛卖掉,母牛留下来喂大,卖了7头牛收入了5万多元,一下子就摘了贫困户的帽子!”

  岁末年初最冷的那几天,在柏家庄乡安乐庄村的农田里,仍有数十群牛在啃食玉米杆子。

  “这是我们的命疙瘩,再冷的天也不敢怠慢!”放牛郎韩文杰指着眼前的一群牛说。“前年,我靠政府补贴、银行支持,购买了3头西门塔尔母牛,产下的公牛卖掉,母牛留下来喂大,卖了7头牛收入了5万多元,一下子就摘了贫困户的帽子!”

  像韩文杰一样的“牛郎”全县有6000余户,牛、驴等“六畜”共226.78万头(只),仅健康养殖一个产业就带贫1.4万户,占全县贫困户的67.4%。

  在县城手工业园区里,晋绣坊的800多位“繁峙绣娘”和“铭都”等箱包企业的4000余位“繁峙巧姑”,正夜以继日地赶作韩国的订单。

  “真是雪中送炭啊!”今年34岁的贫困户刘圆美感激万分,“在移民工厂干缝纫机工,每月能领1500多元,两个孩子上学不发愁了!”

  全县像刘圆美一样在工厂就业的贫困户就有2000多人,全县贫困劳动力转移25834人(次)。

  如果把脱贫户中的“牛倌”和“绣娘”、“巧姑”,做一个形象地比喻,那“牛郎织女”最为贴切,而在繁峙,现实版的“牛郎织女”共同致富的好戏,正在轰轰烈烈地上演。

  2016年以来,繁峙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发展扶贫产业为根本保障,瞄准市场,依托资源,量身打造脱贫产业;合力造血,各路资金精准滴灌脱贫产业;昂起龙头,掬粗龙身,拉长龙尾,做强做大脱贫产业;长效机制,保障永久,激发内力,稳定收入,精心打造“永久牌”的脱贫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形成特色种植、健康养殖、光伏脱贫、箱包加工、生态林果、特色劳务、农副产品加工、药材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十大脱贫产业, 211个贫困村全部有脱贫主导产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8.1%;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贫困户户均产业覆盖2.5以上,全县3.58万个贫困劳动力都端上了永久牌的“铁饭碗”。 

  量身打造,十大产业风生水起

  繁峙县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7.5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931人,是全市11个贫困县里贫困人口最多的县。

  脱贫根本靠产业。繁峙县虽然铁矿、金矿资源丰富,钢铁、制金产业发达,民间资本雄厚,但全县脱贫产业却寥寥无几。据2013年出版的县志记载,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仅有21家,其中加工企业12家 ,养殖合作社9家,就业人数仅为1375人,而且是初加工多,深加工少;小作坊多,现代化少;赔钱得多,挣钱得少;季节性用工多,长年用工得少,全县211个贫困村基本无产业,无经营主体。

  两组数字形成了巨大反差,一头是21家扶贫产业,一头是61931人贫困人口,跷跷板的两头极不平衡,产业与贫困人口如一蛇吞象、难以撬动。

  扶贫产业是短板,当务之急是补齐短板,千方百计上产业、扩规模。具体目标是“一村一品一主体、一乡一业一园区、百企千社带万户”。

  选准产业是第一步。

  “选产业,还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贫困户需求,无缝对接。要按照习总书记强调的‘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在党政联席会上,县委书记孔保宝明确要求。

  “目的是让贫困户端上永久牌的铁饭碗。要通过脱贫产业布局和推动全县未来产业发展格局、发展基础,形成主导产业和永续产业。”县长崔峥岭强调。

  繁峙北靠恒山、南临五台山,两山夹得一条长68公里、宽为34.82公里的滹沱河川。全县国土面积2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万亩,森林面积20万亩,草地面积127万亩,宜药坡地30万亩,宜林26万亩。

  繁峙县围绕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就业人数、增收目标,展开大调研、大申报、大讨论、大招商。

  提升传统产业。

  种植业在优和特上下功夫,做好加减文章。“靠种植业难以脱贫,但它是基础和保障,是贫困户装到口袋里的第一把钱,不能忽视;种地要以市场为导向,啥好卖种啥;籽粒玉米不好卖,那就减少种植,改种草饲玉米、胡麻、藜麦等;随着生态改善,地下水位上升,水稻复产也成为可能;优化特色种植业,要新发展小杂粮、蔬菜等13个种植基地,以此来带动40314名贫困人口。”县农业局长王政首先发言。

  养殖业在大而强上下功夫,做好优特文章。“全县草地面积127万亩,是畜牧业发展优势区域,又是农业部规划的北方农牧交错带重点区域县,养殖业可以大发展。除羊以外都要有大幅度的提升。牛的行情一直看涨,要从2.1万头翻1倍到4万头以上;驴浑身都是宝,且供不应求,要从6000头发展到2万头以上;猪要从20万头发展到100万头以上;蛋鸡要从75万只翻到140万只以上;兔肉价格高,要从1万只发展到10万只以上;再加上养羊,仅养殖业就有望带动1万多家贫困户脱贫。”县畜牧中心主任高月平信心满满。

  林果业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和脱贫两场攻坚战。“既要绿叶子,更要钱袋子。要重点发展繁城镇的白水大杏,神堂堡乡的苹果、核桃,岩头乡的沙棘,光裕堡乡的树莓;要连续三年完成退耕还林15.9万亩,其中涉及贫困户4.99万亩,生态治理10.9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6000亩,特色林产业2.1万亩,林果业要带动贫困户9296户。”县林业局长韩宏恩提议。

  加工业在“量”上做加法。“加工企业是短板,要大力发展。要出台优惠政策,从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给予更大支持,力争打造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要带动8000余家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5000余元。”农业局长王政说。

  电商业在“促销”、“品牌”上找出路。“在电商销售额4406万元的基础上,力争脱贫亿元;2018年,要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要加盟阿里巴巴、京东、淘宝等电商巨头,把繁峙名吃优特产品卖到全国,走向世界。”县商务局长钟文全建议。

  劳务业在“技”上长本事。建议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缝纫、刺绣、家政、护工、厨师、电工、焊工、驾驶、等技能培训,每年要培训6000余人,安排就业4000人,其中贫困户要占到30%。”县劳动就业局长赵欣龙说。

  旅游业在“活”字上立新功。“繁峙北靠恒山,南临五台山,境内西台、中台占据了小半个五台山,又距北京362公里、到雄安新区300多公里;繁峙美食脍炙人口,酒店业兴旺发达,5星级酒店1座、星级酒店11座、入住50 人的酒店60多座。区位优势和接待能力,为打造食品基地和发展旅游度假创造了条件;再加上后发崛起的平型关、大智镜圆、灵岩山景区,紧密对接长城、太行、黄河三大板块旅游战略,必成大气!要新培育涉旅扶贫企业24家、农家乐25家,带动640家贫困户增收脱贫。”旅游中心主任宫成瑞说 ……

  引进新型产业。

  光伏业异军突起、吃干榨净 。县乡村领导干部带头引进产业。2017年,县委书记孔保宝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一周,引回山东奥博电力和北京岭上田园红树莓两个项目。学习期间,他意外获悉山东奥博已在日本订购设备,要在全国各地建分厂的消息。他迅速与奥博联系,恳请把厂子建在繁峙。老总被他的真诚感动,很快就来繁峙考察,忻州市长郑连生给予大力支持,将7个县124MW的购销订单交给奥博。 “第一次来繁峙考察,第二次就签订了合同,三个月就正式投产。”孔保宝高兴地说。引进青岛奥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年生产1GW光伏组件,生产、销售、安装、售后一条龙,除满足本县30mw集中式电站和117个村级光伏电站外,还辐射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陕西、河南等省份,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2亿元,带动642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2017年,要建好1460户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和40个村级小型光伏电站;2018年,要新建总装机规模25500kw的117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带动163个贫困村3793户贫困户脱贫;新建30mw集中式扶贫电站,新发展分布式户用光伏1500户以上。

  手工业星火燎原 、遍布乡村。“箱包、服装制作等手工业可以成为全乡的脱贫产业。”恒涧乡党委书记方笔计底气十足。“2014年,白坡头村长杨永胜从白沟购进17台缝纫机,由销售书包转为生产书包,迈出了创建扶贫工厂的第一步;2016年,白坡头村的箱包厂由17人发展到28人,工人月计件工资由800多元提高到2400——2500元。”方笔计细说扶贫工厂的发展。白坡头村箱包产业的星星之火让县领导们眼前一亮。2017年,繁峙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出台《繁峙县推进手工业发展奖励补贴政策》;同年7月,县长崔峥岭奔赴雄安新区、白沟等地,宣传优惠政策、聘请招商团队;从此,繁峙县紧抓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外迁低端产业的机遇,开始积极引进箱包、服装、制帽、插花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

  药材业建好基地、配好龙头。“县志记载:恒山黄芪是‘中国黄芪’之正宗,产业化发展中药材一定能行;全县宜药土地面积30万亩,药材种植10——20万亩皆有可能。要全力推进繁峙恒宇天然草本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让中药材产业成为近期可脱贫,中远期可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1950户。”靠近恒山的柏家庄乡党委书记杨文斌说。

  越调查方向越明确,越讨论思路越清晰,越招商产业越具体,最终选住了:特色种植、健康养殖、光伏脱贫、箱包加工、生态林果、特色劳务、农副产品加工、药材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十大脱贫产业。

 合力造血,各路资金精准滴灌

  “1头1吨重的西门塔尔育肥牛能卖2.5万元,拉到文水县屠宰后就能卖到5万元,价钱翻了一倍。谁都知道,屠宰后肉牛有增值的最大空间,但是,建一个现代化的肉牛(驴)屠宰场投资上亿。”繁峙万锦肉牛育肥场老板侯玉平深有体会。

  产业上规模,瓶颈在资金。

  “农业产业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融资非常难!”繁峙绿源亨通公司原连生说。

  脱贫产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决定脱贫的决战、决胜。

  繁峙县破解资金难,一靠开源节流,打造金山银山,压减一般性支出,为农业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二靠创新模式、合力造血、精准滴灌。

  繁峙县连续5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0769万元,增长6.06%,可用财力增加到204881万元;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0914万元,增长11.92%,可用财力增加到232713万元;2018年1-10月,财政总收入完成45910万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7.17%,预计当年可用财力8.9亿元;另外,2018年土地收入也取得了突破,1-10月份全县土地增减挂收入4.56亿元,土地占补平衡收入1亿元。

  财政投入强产业。2015年,县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739.18万元;2016年,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整合资金增加到23006.3635万元;2017年,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整合资金增加到27740.747万元;2018年,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整合资金增加到44571.267万元。

  财政担当抗风险。一是增强能力。县政府将土地增减挂钩收入5亿元资金存入农商行,农商行在已有限额的基础上,再增加3500万元的扶贫再贷款限额;二是风险共担。政府提前将3635万元担保金放到银行的‘风险补偿资金池’,银行按1:8的比例发放产业扶贫贷款;县政府投入银行周转金5500万元,银行以1:3放大贷款,减少了银行放贷风险;三是按季贴息。每季度末,县政府及时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到金融单位,有效激发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政府与金融机构联手管控和打击失信群体,帮助金融机构收回1500万逾期贷款,杜绝了金融扶贫是‘免费午餐’的现象发生。

  金融监管单位政策传导,层层加压。繁峙县分管金融副县长挂帅,带领由人民银行、银监办组成的协调组,多次到市分行、省分行申请追加授信,促使繁峙县成为各商业银行完成扶贫任务的重点县,2018年,繁峙金融扶贫放贷全省第一;山西银监局在繁峙召开“山西银行业金融扶贫现场推进会”,推广繁峙经验,要求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多渠道、多举措、多方式发放小额贷款,更好地支持地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繁峙县人民银行和监管办连续召开7次会议,要求加快各类扶贫贷款的投放进度。

  金融贷款雪中送炭。

  “邮储银行是我们的及时雨和救命人!”繁峙俊青合作社社社长韩俊青满含热泪地说。“猪圈盖了一半,就没钱了,跑了几家银行,无人搭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向邮储银行求救。庄俊芳行长,马上就带着信贷员冒着大雨,赶到后掌村实地填写调查表,连夜召开审贷会,第二天就将20万元资金送到我们手中;猪快出栏又是口蹄疫流行,猪场面临倒闭,又向邮储银行求救。“不贷给必死无疑,再贷有还款希望。”邮储银行冒着风险又贷款30 万元。如今,该企业不仅信守承诺如期还款,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100头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头,安排贫困劳动力20 多人就业。”

  “产业发展最需要资金的时候,繁峙县各家银行都很给力!你看,2015年以来,全县投入扶贫资金50.24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就为25.11亿元,占到一半,而且是逐年递增,2016年为5.04亿元,2017年就增加到9.01亿元,2018年前10个月就投入了9.75亿元 。”繁峙县人民银行行长殷巧文指着一份统计报表介绍。

  繁峙农商行是发放产业扶贫贷款大户。报表显示:2015年以来,该行发放产业扶贫贷款61067万元。2018年,繁峙县农商银行计划投放18700万元,实际投放产业扶贫贷款为19600万元,超计划4.8%,位居各行之首。繁峙全县有50多万只羊,却没有一个现代化的屠宰场,养羊户的收入大打折扣,拥有1200只羊的繁峙牧业有限公司,想建屠宰场却缺少资金,农商行闻讯后及时给予了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上了一条屠宰、分割生产线,带动了2000余户贫困户脱贫;繁峙县邮储银行2018年,计划投放产业扶贫款500万元,实际投放560万元,超计划投放112%。天河牧业公司从澳大利亚购买500头安格斯肉牛,急需贷款600万元,繁峙邮储银行创新模式、简化程序,量身打造了“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的全省首个“助牛贷”,帮助企业贷款600万元,顺利渡过了难关。

  带资入股,抱团发展。据忻州银监局繁峙县办事处统计,截止2018年10月末,全县各商业银行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840万元,目标完成率263.29%。其中繁峙县农商行计划投放5700万元,实际投放6719万元,为银行之首。金山铺乡农发村是上世纪由省农发行出资新建的移民村,从24个小山村的移民,从山上搬到平川后,条件有所改善,但穷根未拔。全村417户1184人中仍有136户406人生活在贫困线上。2017年,53岁的贫困户耿小四想养牛致富,但拿不出买牛的本钱,针对像耿小四一样的贫困户,县农商行量身打造推出一款“扶贫贷5+模式”,将阳光雨露撒向了千家万户。靠“扶贫贷”模式资助,耿小四购买2头母牛滚动发展,收入2万多元。繁峙县邮储银行还把办公室和移动贷款设备搬到贫困村,开展上门服务;邮储银行将贷款年龄放宽到65岁,让超过60岁的贫困群众,赢在脱贫起跑线上;2017年,邮储银行为343个贫困户办理了光伏扶贫贷款,每家贫困户获得分红收益3500元,该行信贷员郑天翔也因为其贷款净增数位居全市第一,先被评为“脱贫攻坚优秀信贷人员”,后又被省行选中在全省各地巡回演讲;2015年以来,繁峙县农商、邮储、建设、晋商、农业、新田村镇、浦发7家银行,共投放小额贷款46856.65万元,其中农商行第一,为32976万元。

  昂起龙头 掬粗龙身 拉长龙尾

  “好大一片呀!”砂河镇后河村的天河牧业让人惊呆。

  “投资3500万元,占地100亩,牛舍9000㎡;这是澳大利亚安格斯肉牛,今年共出口香港、澳门活牛2400头,现存栏2000头;那是与澳大利亚一科技公司联手合建的安格斯肉牛冻精生产线。”天河牧业董事长刘六六边走边介绍。

  “如今,全县像天河一样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47家、合作社1200多家,形成了百企千社带万户的喜人局面,这完全是政策链带动产业链的结果。”常务副县长居清平认为。

  繁峙县出台含金量极高的“十大”产业扶持政策。涉猎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光伏业、手工业等13大类67项奖补条例,同步配套“十大”产业工程实施办法、十方面实施细则和十二个行业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构建“1+N”的产业扶贫体系,全面打造“十大”扶贫产业链条。

  以奖代补扶龙头。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在1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除政府奖励300万元外,银行贷款优先、享受4.3%——5%的贴息;超过100头肉以上的养殖合作社,奖励5万元,购置铡草机补贴50%;建养殖小区,补助200元/㎡;配套建设的‘三防’(防雨、防渗漏、防外溢)污粪堆积池补5万元; 政府出资50万元,创建“繁峙黄芪肉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金驴产业扶贫示范县……”

  优惠政策,吸引了一些有实力的矿老板。铁矿老板白计平在2010年投资5558万元建设胡麻加工企业后,又投入研发资金9000万元提升产品质量;铁矿老板刘六六成立万恒药业,投入0.5亿元,转型加工中药材;嘉盛龙大酒店老板杨卫星,投入0.8亿元,改造盐碱荒滩4000余亩、配套滴灌水利设施、上马蔬菜加工生产线;煤老板原连生成立绿源亨通,投入资金8000万元,发展订单农业,加工农副产品;大同拆迁公司老板张利国成立兆丰农林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设黄花菜基地;恒盛鑫粮食收购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万亩小杂粮种植加工基地 ……目前,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1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17家。

  优惠政策,让养殖产业昂起龙头。田源毛驴养殖科技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金驴养殖示范区”,存栏肉驴1200头,带动发展1.3万头,延伸产业链、循环开发驴奶粉、驴胎盘等产品; 万锦肉牛投资5000万元,瞄准香港、澳门肉牛高端市场,高标准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存栏肉牛1200余头,出口港澳活牛2000头;繁峙牧原投资12.5亿元,建立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带动生猪产业成为全县快速脱贫产业;富云牧业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占地200亩的养殖园区,存栏产蛋鸡50余万只,日产鸡蛋25吨,日销往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高校12吨;绿洲兔业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养殖场、加工厂、屠宰场,饲养1000多只母兔,年出栏4万只肉兔,加工2万只兔肉,产品远销蒙渝川等地…… 目前,养殖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大型龙头企业16家。

  围绕基地引龙头。砂河、大营、金山铺等乡镇,怀抱滹沱河,自古就是蔬菜产地。但是因为没有加工企业,三个乡镇的万亩蔬菜只能靠邻县的老板收购,价格低不说,有时卖不出去还要烂在地里。2017年,县里引进了山东晋鲁诺佳蔬菜加工企业,在政府贴息、银行贷款400万元的支持下,投资1.2亿元,在老泉头村建了两个脱水蔬菜加工厂,年产量6000吨以上,产品三分之一出口日本,三分之二供应“康师傅”,一下子就摘掉了万亩菜农的愁帽;看着加工蔬菜的企业发大财了,一家叫紫堂春的专业合作社也紧步跟上,大手笔投入3500万元,改造盐碱荒滩、沼泽荒地近4000亩,上马滴灌水利设施、蔬菜加工生产线。今年,4000亩胡萝卜,亩产万斤,以0.5元/斤卖掉,毛收入就2000多万元,没开机器就赚了大钱。

  发展基地壮龙身。繁城镇赵庄村白水大杏异军突起。政府先后投资220万元打井、修渠、填沟、治河、建蓄水池,积极为壮大产业创造条件,村民由被动变为主动,种植由最初的30户、130亩发展到全村330户、5100亩现在又滚动到周边15个村、2.3万亩,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1.5万元,赵庄村也先后荣获山西省“一村一品红旗村”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树莓,中草药称其为覆盆子,被世界粮农组织荐为第三代水果中的黄金果,在北京超市零售价格高达100元/斤,浑身都是宝,其根、茎、叶不仅有药用价值,还在食品、化妆、保健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2017年,省人防办和繁峙县联合引进树莓项目,在光裕堡乡大木瓜村成功试种432亩,后又在宽坪村扩种480亩。为解决水源问题,省人防办和县政府筹措资金200万元,修渠引水、膜下滴灌;2016年——2018年,以赵庄白水大杏,神堂堡苹果核桃、光裕堡乡红树莓种植三大园区为引领,全县新造林及经济林提质增效17.37万亩;全县打造出特色小杂粮、蔬菜、中药材、黄花菜等13个种植基地,发展优质特色种植41.6万亩,中药材种植达到15万亩以上。

  拉长链条配龙尾。丰收的年景,果贱难卖,可是果脯的行情却一直很好,价格稳定在30元/斤左右。2016年,在政府300万元奖励资金的支持下,绿源亨通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建一条白水杏加工生产线、6座烤房、3座恒温库,日加工1.5万斤白水杏,公司每年以每斤1——1.5元的价格,与杏农签订30万斤的订单,解决了杏农的后顾之忧;歉收的时候,繁城镇赵庄白水大杏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和育苗,果农收入至少也在200万元以上;黄花菜行情好、产量高、全县推广种植5000亩,但是,黄花菜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对此,繁峙县兆丰农林牧基地,投入1500万元建设恒温库,加工黄花菜;北京岭上田园公司在建设万亩树莓基地的同时,还在光裕堡村投资850万元,配建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有机菌肥厂,消化处理树莓秸秆和本地的禽畜粪便,为树莓基地生产有机肥; 繁峙富云牧业投资800多万建设屠宰场 ;北辰牧业投入1000万元,新建20万只肉羊屠宰线

  引进全产业链。繁峙“十大”扶贫产业中最亮眼的要数光伏产业和手工业产业。繁峙仅有63.725mw的光伏装机容量,却引来了一个年生产能力为1GW光伏组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青岛奥博新能源。靠得是什么?山西奥博(繁峙)基地经理薛守春说: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大势,地利就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原料供应和市场销售都可做到朝发夕至,有些地方还可做到一天打一个来回;更主要的是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从项目选址到投产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如今,山西奥博已形成市场、销售、安装、售后完整的产业链条,年产值5000万元,年销售5000万元,光伏产品不仅占领着山西市场,还辐射河北、内蒙、陕西、河南等省份;目前,繁峙已顶替雄县、霸州等县,成为河北白沟的箱包加工基地。在免费提供厂房、免费使用缝纫机、政府承担物流费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已有帅王皮具、骏凯服装、铭都箱包等63家企业落地,57家投产,覆盖了75个村庄。恒涧乡箱包加工业已成为带动全乡1745户4379名贫困人口的新引擎。全乡箱包加工点由白坡头村扩展到14个村,缝纫机已由2015年的26台发展到223台,就业人数由25人增加到152人。

  创新模式,让产业黏住贫困户

  “靠这个厂子,我翻身了!” 正在晋鲁诺佳蔬菜加工厂翻炒胡萝卜的摘帽贫困户张小明激动地说:“今年,我家的12亩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每亩收入400元;在地里种茴子白,月收入3600元;茴子白收割后,又在车间干活,月收入4500元,年收入5.28万元,一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 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产业脱贫模式,让产业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千方百计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通过干中学、学中干来增强发展能力,稳定提高收入。”县长崔峥岭特别强调。

  三产融合促就业、保增收。繁峙县在各乡(镇)打造“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就业,稳定增收。

  所有贫困户的第一茬收入都来自种植业。全县优质特色种植41.6万亩,带贫1.85万户;中药材种植15万亩,带贫3950户;2016——2018年,新造林和提质17.37万亩、退耕还林15.9万亩,带贫8566户。

  第二茬收入来自加工业或服务业。老泉头村贫困户张贵平,不到40岁就因姑娘车祸致残背上了一身债务,一筹莫展的时候,诺佳公司给他家送来了‘金饭碗’,他当装卸工一天收入500元,妻子张三女在车间削萝卜根一天收入200元,很快就摘掉了贫困帽子;柏家庄乡安乐庄村的贫困户王彩霞,除种植9.3亩小杂粮、养牛2头、养驴2头外,还在本村的箱包扶贫工厂干缝纫机工,年收入14000元。目前,全县加工业55家,带贫1420户,户均年收入2 –3万元;手工业工厂63家,覆盖全县13个乡镇75个贫困村(移民安置点),带动7162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占到34%),人均年收入15000以上;光伏装机容量63.725MW,带贫6293户;农村电商产业带贫596户,乡村旅游产业带贫667户,运输业、超市等三产带贫600余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抱团发展,享红利、促共赢。通过1+X的模式(1代表贫困户,X代表经营主体和政府、银行、保险、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将贫困户有效嵌入到产业链条上,实现多方共赢。

  首先受益者是贫困户。就以龙泉村张小明为例,土地流转费、种植蔬菜费、工厂务工费,年收入5.28万元;合作社也是赢家。以龙泉村涌泉合作社为例,有两项收入:一是村集体土地出租每亩收入300元,晋鲁诺佳占地52亩,村集体年收入15600元;二是晋鲁诺佳销售收入按村集体占四成的25%分成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接近原料地,无缝对接;蔬菜品相好,无农药残留;比山东运距短,出口成本低;最主要的是企业建厂县里边给予的大力支持,贷款400万,贴息3.8里,收购蔬菜每斤补助0.01元钱;银行也通过放贷增加了收入。

  县里收获也很大。这些新发展的脱贫工厂不仅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还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造血功能,激发了贫困户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能做为我能做!贫困户摘帽后主动出资入股建厂。晋鲁诺佳加工厂年加工蔬菜为11万吨,可废料就占近三分之一,这些废料不清除污染空气,清除还很费工费钱。为变废为宝,村集体准备集股筹资150多万,建一个饲料厂和一个有机肥厂。张贵平听说后几次三番要求入股20万元,张小平听说后也要求集资10万元,村里的77户288人脱贫后,或多或少都有这个要求。

  技能提升,长本事、闯市场。没技术是致贫主因,繁峙县变输血为造血,靠立业来立志,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统一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通过“技能培训+交通补贴+薪金”模式,鼓励贫困劳动力身怀技能,勇闯市场。繁城镇贫困户王玉香腿残志坚,走出了金灿灿的人生。培训合格引进门,心灵手巧功夫深,她的刺绣作品《五台山全景图》被省政府选成国礼,送给来访的泰国公主诗琳通,她也华丽转身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年收入4万多元;下茹越乡福连坊村37岁的贫困户梁存芳手足残疾、中年丧夫,但是她用灿烂笑容坦然面对人生之大不幸。糊一个纸袋小的7分、大的1毛6分钱,她说:我手里糊着纸袋,心里却想着明年高考的闺女、中考的儿子。我把这些袋子看成是孩子们早餐的鸡蛋,午餐的红烧肉,糊10个袋子,就能挣一颗鸡蛋,孩子就是我干活的动力;在政府考一个驾驶证补贴2000元的政策激励下,全县有300多个贫困劳动力踊跃报名参加培训,50个考取驾驶证如期就业。砂河镇义兴寨村37岁的贫困户王俊喜,经培训拿到了B2驾驶证,在金鼎矿业开上了自卸车,月薪2000多元;繁城镇刁儿泉村35岁的贫困户李玉龙,在县培训班学会了电焊工技术后,在街边开了个焊工车间,月收入5000—6000千元。截至目前,全县培训13120人次,2018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1274人,总收入3.47亿元,人均务工收入16287元,发放交通补贴1372万元。 

  产业跟着移民走,拔穷根、稳增收。既要房子,更要票子,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实现住房安全确实能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但更多的幸福感则来源于稳定增收的保障。繁峙县采取“4+1”后续保障模式,新建移民小区配套两座工厂,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就业。“4+1”即:采取整村搬迁退耕还林、光伏扶贫、土地复垦、荒山造林“四个全覆盖”+家门口就业的模式。

  冬日的夜晚,位于南城的移民新村幸福小区楼房上的窗户大都亮着灯光。“城里人的日子真好呀!”刚从超市赶回来的37岁的贫困户韩芳翠由衷地赞叹。住进移民新村后,她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学后,赶8点就到家门口的箱包厂上班,中午12点下班接孩子,回家做饭,月收入1400元,老公在建筑工地打工,年收入3—4万元;“城里人也就这样吧?”正在奥博能源电力厂享受免费午餐的45岁的贫困户周翠英反问。从下茹越乡乔家窑村搬到移民新村后,她每天都在厂子上班,年收入2万多元,三个孩子在寄宿制学校念书,老公在城边上的铁选厂上班,年收入4万多元。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个个都有工作,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怎么办呢?“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群体也出台了资产收益模式,保障脱贫路上一个不落。目前,全县发放资产收益分红3608万元,惠及贫困户10218户;”县长崔峥岭回应:“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结对帮贫。县内共有103家民营企业与140个贫困村结对帮贫,捐资3927万元,吸收贫困户带资入股(社)4475万元,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脱贫;799名人大代表、125名政协委员与3441户贫困户结对,开展“助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行动活动,捐资234万元。”

  2018年是繁峙县摘帽年。12月18日,北京师大和山西农大组成的考核组正莅临繁峙开始为期一周的考核判卷。“摘帽过线只是阶段性成果,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小康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县委书记孔保宝汇报时指出。对摘帽后的后续工作,他态度坚决地表示:“一要牢固树立‘四不摘’意识,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二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巩固提升举措。已脱贫的要巩固、未脱贫的要攻坚、整体上要提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三要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始终坚持把高质量脱贫放在首位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内容时间:2019-01-1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