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山阳:克难攻坚 水滴石穿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8  编辑:曹亮亮

       位于陕西东南部的山阳县,地处秦岭南麓,与湖北十堰市郧西县接壤,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辖18个镇(办)239个村(居)4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09万户10.73万人,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秦巴山区深度贫困县。

       近年来,山阳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目标任务,聚焦“577”脱贫标准,发扬“滴水穿石”精神,铆足“攻坚”定力,下好“绣花”功夫,统筹推进扶志扶智,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精准实施“两房建设”,着力落实生态扶贫政策,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切实推进教育扶贫,不断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携手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62个贫困村高质量退出,1.06万户4.29万人达标脱贫。

       培育思想动能 激发内生动力

       春风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四月的天空韵染了芳菲的故事。县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秦涛的身影出现在两岭镇高塬村上。作为全县“第一书记”的代表,秦涛的任务是向村民宣讲党的惠民好政策。

       “咱们这里山大沟深,气候适宜,是种植天麻的好地方,一斤天麻目前可以卖到80元呀?”秦涛一开口就吸引了当地群众的注意。“国家对你们发展产业都有户均3000元产业直补资金支持,大家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围绕群众产业增收发展,秦涛的政策宣讲让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讲好“本地话”、讲活“百姓话”,让理论宣讲浅显易懂、活力十足。“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秦涛说,“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坐得下、听得懂、记得住。”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当前,山阳县脱贫攻坚正处于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治穷病,也得治“心病”,做好“精神脱贫”的工作。一时穷,不可怕;志气短,一世穷。脱贫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能奋斗,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山阳始终把扶贫扶志作为一项长久性工作来抓,最大限度地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时刻牢记“脱贫攻坚是做人的工作”的嘱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增强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教育党员干部主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奋勇争先、担当作为。深入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通过干群之间相互客观公正的评议,进一步检验扶贫成效和脱贫质量。

       开展的“三讲三评三创”新民风建设活动更是扶志扶智创新之举,受到社会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热情点赞,是因该活动把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聚焦农村群众精神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志气,切实让广大群众中蕴藏的磅礴内生动力喷薄而出,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

       通过统筹整合“四支队伍”,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干部示范作用,与贫困户结对子领一批、合作社发展产业带一批、公益岗位就业促一批、提升技能强一批,让群众在“领、带、促、强”中尝到甜头、增强获得感。全县选树脱贫攻坚“百家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自主脱贫的愿望和信心,形成了你追我赶、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山阳每年组织实施“雨露计划”等实用技术和就业培训3万多人次,实现转移就业5000户以上。两年来全县共落实各类助学金和补助2.36亿元,惠及5.6万人次。

       瞄准主攻方向 集中优势攻坚

       位于漫川关镇东南部的板庙村,可以说是山阳脱贫攻坚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村”。“十几年前的板庙村你知道有多穷吗?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五条深沟住着五组人,大多数住的是石板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地瓜加野菜,有的老百姓就连家里的耗子都哭着搬家了……”土生土长的村党总支书记程伊周随口道来。

       板庙村的改变,得益于脱贫攻坚,仅此几年光景就完成了巨变。2016年以来,板庙村确立了“主导产业引领、扶志启智支撑、资源开发共享、企业带动增收”的脱贫工作思路和“全力发展药果业、稳步发展种植业、探索开发水资源”的产业发展思路,主打现有资源牌,做精“药果畜水”文章,做大做强以中药材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产业、以陕南生态黑猪为重点的生态养殖产业、以核桃板栗为重点的优质林果产业和以天竺山泉为重点的水资源加工产业,让四大主导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2017年,整体搬迁成为板庙村发展的转折点。依靠国家“移民搬迁”的政策扶持,板庙村新建移民搬迁小区300余套房子实行集中安置,300多户偏远乡亲全部从山上、沟里的石板房搬进了山下的移民小区。在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中,板庙村成为全县首个试点村,实施土地流转、贫困户带资入股、“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举措,积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助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贫困户181户576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7.4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板庙村只是山阳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阳牢牢把握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核心要义,按照“全面、严实、精准”工作要求和抓重点、创亮点、出精品工作方法,发扬“五干”精神,超前谋篇布局、科学调兵遣将,集全民之智,对标脱贫标准,瞄准主攻方向,在提升“两业”水平、推动“两房”扫尾和加快“两设施”建设等方面,接续开展“春季攻势”“夏季行动”“秋季冲刺”“冬季决战”,久久为功,持续用力,集中优势打攻坚战。

       在县扶贫局大数据平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确定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09万户,实行细化分类,逐户都制定帮扶计划和脱贫路径。近年来,陆续对2.87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产业帮扶、对1.158万户实施搬迁扶贫、对3395户落实“兜底”保障,对4.6万名贫困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

       创新扶贫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

       “实话实说,我们发展产业和就业的难度很大,但是要紧盯不放、常抓不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尤其要在产业和就业上下功夫。刚才你们也谈到4+X等等,我觉得你们说的食用菌、香菇的事,现在发展的非常多,这就找到了很好的新的增长点,那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张志飞也在发展,咱们王庄村沿着这路做就很好啊,别的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围绕这个来做。”省委书记胡和平在王庄村调研脱贫攻坚时特别强调。

       近年来,山阳坚持走产业化绿色化之路,以“大产业”推动“大扶贫”、以“小产业”带动“小农户”,形成了大小共存、强弱互补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在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规模的同时,狠抓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条延伸、特色产品营销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中药材、食用菌、畜禽、林果“四大全产业链”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阳坚持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因地制宜发展光伏、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电商产业,并实行“十大产业”都有一名县级干部牵头包抓、一套班子跟进负责、一个工作组具体推进、至少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推动了产业兴旺、收入增加,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山阳积极推进产业模式创新,大力推行“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推行金融帮扶、科技帮扶、销售帮扶“三大创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专业合作社746个、能人大户308户,同时发挥县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投资公司、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6.8亿元。

       山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和苏州硒谷公司在人才引进、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长安航空合作实施“航空扶贫”,借助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将核桃、蜂蜜、土鸡蛋、食用菌等商品型、礼品型特色农产品成功打入南京、西安等地,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在“百企联百村带万户”脱贫攻坚行动中,138名山阳籍企业家、能人返乡投资创业,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或2家企业结对帮扶。山阳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来山发展,使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了养鸡、食用菌、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仅和丰阳光食用菌项目袋菌包、深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带动发展产业流域6个、产业园区6个、大棚956个。全县新建光伏电站24.5兆瓦,与190个村1.2万户贫困群众建立了利益链结。

       “山阳将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全面严实精准’的工作作风,努力以高质量赶超发展,走好摆脱贫困之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说。


内容时间:2019-04-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