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武川县
武川县妇联八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

5月15日,武川县妇联八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在县委五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副书记、武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晓华,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建英,政府副县长李迎春,政协副主席贺巧荣出席会议。各乡镇、社区妇联主席,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参加会议。

会上,妇联负责人代表县妇联八届执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2013年武川县妇女事业的发展及妇女工作的开展情况。去年,全县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我县中心任务,以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为目标,引领妇女创业建功,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努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关注民生,扎实规范推进妇联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妇女干部能力,为建设和谐武川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推动城乡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实现共同发展;二是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营造关注妇女儿童事业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四是全面落实妇女儿童两个“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五是着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拓展维权维稳新途径;六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妇女儿童办实事;七是坚持学习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八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反映妇女工作动态。报告对2014年妇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县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妇女十一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以保障民生为核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基层、服务妇女,顶层设计、项目推动,整合资源、源头参与”的工作原则,以加强和创新服务载体、服务平台和服务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三种转型”,持续促进妇女发展,有效维护妇女权益,全面推动家庭建设,夯实妇联组织基础,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建设美丽武川、文明武川、幸福武川的伟大进程中再立新功。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以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组织妇女共促城乡发展要有新突破;三是教育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领妇女弘扬社会新风要有新作为;四是深化普法宣传,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要有新途径;五是增强服务的实效性和持久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要有新举措;六是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实施妇儿发展规划要有新进展;七是注重素质提升,全面加强妇联自身建设要有新成效;八是认真筹备召开我县第九届妇女代表大会。

会议宣读了表彰2013年度全县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宣读了在2013年我县荣获区、市妇联奖励名单。

张晓华对全县妇联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各族各界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中来,充分展现妇女“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和时代风采。

张晓华指出,要切实增强做好妇女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积极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大力改善妇女民生,积极协助县委、政府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妇女儿童。要促进妇女素质提升,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妇女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在促进家庭、社会和谐中更好地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努力把妇女事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会议选举增补了县妇联八届执委会执委及常委。

内容时间:2014-05-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