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孙咏平:提高思想认识 提升工作质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3  编辑:陈亚丰

    4月16日,市扶贫攻坚指挥部4月调度视频会议在市委三楼会议室召开。市委书记孙咏平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振精神状态,提升工作质效,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翔主持会议,市领导张晓洁、易斐、范仁江在主会场参加会议,脱贫攻坚包保镇(办、处、区)的市领导,各镇(办、处、区)班子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在听取各镇(办、处、区)党委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脱贫产业发展、信访矛盾化解等情况汇报后,孙咏平指出,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克服松懈情绪、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做到思想不松、干劲不减、工作不断。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省委、十堰市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落具体。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各站其位,各履其职,各尽其责,做实“户户走到、扶贫作坊、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重点工作,特别要做实“户户走到”,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要进一步转变作风,从严从实整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孙咏平强调,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是政治巡视,巡视整改是政治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不折不扣把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坚持“两为主、两加强”,因地制宜选准做实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要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做到“扫干净、摆整齐、无污水” 。要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管理,尤其要管好用好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促进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战斗堡垒。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扶贫领域的矛盾纠纷关键在化解,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在依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事态稳控在萌芽状态。

  就落实会议精神,李翔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振信心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增强信心,强化力量,进一步增强脱做好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突出一个“实”字,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确保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三要久久为功抓落实。要坚持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持之以恒,以实际成效交上满意答卷。

  会议还安排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通报了驻村工作抽查情况,进一步强调了驻村工作纪律;安排部署了当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及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春耕生产等工作。

  另悉,4月15日,市领导李翔、李如玖、苏云辉、周进宇、范仁江、纪道清及各镇(办、处、区)负责人还先后到凉水河镇、石鼓镇、蒿坪镇、习家店镇等地,现场观摩了扶贫车间、家庭农场、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产业基地建设等情况。


内容时间:2019-04-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