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扶贫扶志张家口篇」河北省涿鹿县:“以文为基”——打出扶贫扶志“组合拳”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01  编辑:陈亚丰

涣涣流水,悠悠千载,碧色的桑干河在无垠沃野缓缓淌过。河岸两畔,涿鹿人民正在璀璨斑斓的文化海洋中尽情徜徉、决胜小康,意气风发、步履铿锵!

01

营造氛围,让百姓有干劲

轩辕湖静谧清澈,黄帝城宏伟壮观、合符坛雄浑庄重……走进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镇,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现存黄帝城、黄帝泉、炎帝营等多处有关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遗迹。”涿鹿县矾山镇党委书记赵兴文表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深厚的历史文化已然成为了当地扶贫扶志的主要载体。

秋日的涿鹿县燕王沟村风和日丽。村内广场上,男女老幼齐聚听讲,场面十分热闹。人群中间,燕王沟村村支书李东红正在抑扬顿挫地讲述着村庄的发展历史、名人轶事,声情并茂、滔滔不绝。

“这是村庄管理的日常。”李东红告诉《中国扶贫》记者:“读史可以明志,燕王沟的‘怀旧’主题活动是从2006年开始的。实践表明,通过给村民讲解村庄历史,能够不断增强村民的自豪感、荣誉感,进而激发大家奋发进取的动力与激情。”

跟随李东红的脚步行走在燕王沟村,宛若置身水墨丹青画卷之中:民居白墙黛瓦、庭院错落有致、树木交相掩映。殊不知,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派破败景象:土墙残垣、道路坑洼、垃圾遍地……

“这与历史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李东红说,现在村民个个以身在燕王沟村而自豪,人人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无人甘愿落后,甘当贫困户,即使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许永凤也不例外。

6年前,许永凤的丈夫因意外车祸致大脑严重受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那年,两个孩子均不满10岁,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许永凤一个人肩上。然而,许永凤却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与现实的残酷,而是以乐观的心态、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庭,通过勤奋学习当上了附近一家酒庄的技术工人,有效改变了家庭生活状况。

“抱怨能有什么用?抱怨也不是咱燕王沟人的风格呀?”许永凤说,她要时刻保持乐观,使劲儿往前奔,决不能拖全村的后腿。

这样的例子在涿鹿县不胜枚举。近年来,涿鹿县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在全县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各地以讲故事、演小品、扭秧歌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将涿鹿悠久深厚的文化基因渗入到百姓心中,进而激发起了大家勤劳实干、积极脱贫的源源动力。同时,涿鹿县还通过大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最美孝心少年”“学习之星”“脱贫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全面形成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新风尚。

02

运用经验,帮干部强作风

“做扶贫工作就应进地头、上炕头、到心头。”涿鹿县肖家堡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郑才表示,扶贫扶志,不仅要扶百姓的志,也要扶干部的志,而丁玲的“三头”群众工作法正是激励干部扶贫之志的一项重要举措。

丁玲,中国现代知名作家,也是涿鹿斑斓文化中一个靓丽的音符。一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涿鹿现代文化打下了深深烙印;丁玲在涿鹿开展土改工作期间,总结运用的“地头、炕头到心头”的群众工作法亦成为当前涿鹿全县脱贫攻坚的一大“法宝”。

今年,涿鹿县以“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县包村、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深入开展“扶贫脱贫手拉手、党心群心心连心”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推广丁玲“三头”群众工作法,要求广大干部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宣讲人”,力促全县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成效明显提升。

“‘三头’群众工作法,是历史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涿鹿县相关领导表示,通过深入开展“拉手连心”行动,推行“三头”群众工作法,切实让全县各级干部和帮扶责任人走进了百姓心头,对严防错退、漏评,充分提升群众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03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吸引企业争相助力

深秋,涿鹿县六堡村附近的达华农业园一派生机盎然之景:鲜花盛开、蔬菜鲜绿、溪水灵动。

“公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旅游综合体、养老地产、新能源等多项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可带动周边1600多人实现稳定增收。”达华集团相关负责人孙建华表示,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吸引公司落户涿鹿,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因素。

“家门口有企业真好,要不然我还是一个不挣钱的苦劳力。”肖家堡村村民肖桂红告诉《中国扶贫》记者,因意外烧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他,现在是达华公司的固定员工,平时只需帮着公司打理下农业园区的蔬菜瓜果,每年就能收入近2万元。

这是涿鹿县以文为基,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工程所取得系列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涿鹿县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宣传,充分激发广大企业助力涿鹿脱贫攻坚之志,扎实有效地开展“百企帮百村”工程,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凝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路径。

目前,涿鹿县已安排173家企业与183个村庄形成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资714.6万元,其中公益帮扶517.8万元,产业帮扶197.3万元,为助力涿鹿早脱贫、不返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内容时间:2018-11-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