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时节,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一条平缓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后寨乡偏岩村。此时,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大棚里,宋泽军正在和工人们边采摘香菇边谈论着。
“我来这里已经两年了,今年大年初二就来上班,就是放心不下这些菌棒,菌棒一年换一次,要是中途有什么闪失,管理不好,一年的辛苦那可就白费了。”宋泽军说。
2017年3月,基地建成后,宋泽军就开始在基地务工,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
刚到种植基地时,宋泽军什么都不懂,只能做些零碎的杂活。他一直不甘心,想学一门技术。慢慢地,他发现浇灌菌棒是件很有趣的事,便开始研究起来,积极参加乡里举办的培训会、外出观摩学习。一来二去,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摸索出一套浇灌方法,成为了基地浇灌菌棒的“主力军”。
现在,只要提到浇灌菌棒的方法,宋泽军便滔滔不绝。
“都是国家政策好,为了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修通大路,引进产业,搞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以前这里是深山老林,出门不但吸一身灰,连个车都难得看到。现在,我不仅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宋泽军喜笑颜开。
今年春节,宋泽军没有闲着。白天,他要照管好基地里的菌棒;晚上,他就到乡亲们家里去“串门”,劝说那些过完年准备出门打工的年轻人留下来到基地上班。
“新的一年里,我要把我的浇灌技术都教给大家,让每个群众都学会一门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工作。2019年我要把村里没有经济收入的贫困户都带进基地务工,实现产业全覆盖,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都能过上好日子。”宋泽军满怀信心。(秦海艳)
内容时间:2019-03-1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