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么站镇岔河村: “农光互补”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22  编辑:陈亚丰

    暖冬,走进么站镇岔河村“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排排整齐的电池板间笑声不断,村民们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

  么站镇光伏电站建在岔河村海拔2400米的山坡上,这里原本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多年来,一直种着耐旱的包谷洋芋和荞麦,产值并不高。2016年1月,该镇岔河村引进了光伏发电产业,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光伏产业致富之路。

  据光伏电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岔河村光伏发电站是贵州首个“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于2016年1月6日开工建设,当年6月30日投产,电站装机容量7万千瓦,总投资6.35亿元,项目运营期25年。该电站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在利用太阳能板发电的同时,还可利用板间和板下的土地空间种植农作物,达到“一举几得”的效果。

  该村党支书记蔡永斌告诉笔者,2018年,岔河村光伏电站的员工带领村民们在光伏板下种植了萝卜、洋芋、禄肥、万寿菊等经济作物,效益还不错。

  “这里原本是低产旱地,以前种洋芋1亩收益最多2000元,去年种万寿菊和蔬菜, 1亩收益却达到了4500元左右,不但生态美,而且群众还得到了实惠,现在我们村许多贫困户都在光伏发电站打工,每天可以领到80元的工资,经济收入不断得到了提高,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们外出打工难的问题。”蔡永斌介绍说。

  据了解,岔河村光伏电站是央企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项目采用“农业种植+光伏发电”的模式,租赁当地高海拔低产旱地和荒地,采用高支架和大间距布置光伏阵列,该电站发电的同时,高支架下的土地还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目前,通过发电项目带动,让该村村民们实现了稳定增收。同时,该发电站还成了村子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年夏天许多游客都会来到发电站周围游玩,一个个摄影爱好者扛着摄像机,对着一排排整齐的电池板,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该村光伏发电项目的确是个一举多得的好项目,项目租赁的土地一次性支付给了租地农民20年租金2000多万元,确保了租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有稳定收入。电站投产以来,占地2000多亩的光伏发电站,有1500多亩仍由村民自己种植,主要种植万寿菊和蔬菜。种植蔬菜又避免了杂草生长遮挡光伏板,节约了电站除草费用。光伏板的遮挡,避免了阳光对土地的长期曝晒,有利于土地的保湿保墒。另外,下雨时光伏板对雨水有缓冲作用,光伏电站维护开挖的沟渠、涵洞排水顺畅,不但增加了生态美,还有利于水土保持。”面对笔者的采访,蔡永斌说个不停。

  蔡永斌还告诉笔者,“农光互补”季节性种植万寿菊或蔬菜,土地的利用价值明显得到提升,自该电站投产以来,每天都有几十名贫困村民在基地上务工,收入明显得到增长。

  据了解,在光伏电站的带动下,2016年岔河村贫困户成功摘帽了16户,2017年脱贫22户,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脱贫摘帽17户。

  目前,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贵州金元在岔河村建成的“农光互补”发电项目,不仅实现了村民、政府、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还带领该村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内容时间:2019-01-2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