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人民网 贵州频道】红水河畔 “乾坤大挪移”——罗甸库区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21  编辑:陈亚丰

    罗甸县境有涟江、蒙江、红水河等水脉穿汇,面积12余万亩的水域蕴含梯级电站建设的“发展动能”。大河截流成湖,2万多库区移民“改天换地”。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腹区,贫困人口多,老、少、穷集中连片,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和“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窘境压迫下,全县177个行政村中就有165个自然寨和村民小组需要整寨迁出,全县4万余人搬出大山。
??改革开放40年,是罗甸库区移民“向上发展”的40年,也是罗甸县山区贫困群众“向外发展”的40年。从2002年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蓄水库区罗甸区域实施移民搬迁工作,到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在红水河畔,一场追逐幸福的“乾坤大挪移”正在上演……
??库区移民“向上搬”
??2001年7月1日,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系中“西电东送”国家重点工程——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正式启动建设。作为当时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全国第二大水利工程,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开发利用西南地区密集水电资源服务改革开放发展需求的特大工程。其蓄水区须搬迁区域涉及广西、贵州两省10个县(市)区,其中贵州省罗甸县涉及11个乡镇(罗甸乡镇区划调整前共26个乡镇,搬迁区域大体在今红水河镇、茂井镇、凤亭乡和边阳镇境内)。
??2002年,随着龙滩水电站建设进程,罗甸境内蓄水区搬迁工作正式开始,到2006年9月龙滩水电站开始蓄水,再到后续搬迁需要,整个搬迁动员、安置工作历时近10年之久。期间,涉及原红水河、茂井、凤亭、大亭、班仁、八总、董王、交砚等11个乡镇69个村,共计搬迁安置3300余户,近2万人。在龙滩水电站建设开发前后,红水河流域,包括蒙江、涟江水域,共计开发建设了双河口、雷公滩、冗各、上尖坡等10座梯级水利工程,因为不同规模的蓄水需要,配套完成了超过2000多人的移民安置工作。
??“库区移民”是罗甸新千年后县委县政府主抓的一项重点工程。站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利益的立场下,“举全县之力做好移民搬迁工作”是当时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抛开因水电开发促使红水河险滩全线贯通,提升罗甸通珠江、入北海南部水利交通枢纽潜能;因水库蓄水造就县域12万亩水域面积,创造高原千岛湖旅游资源等诸多有利因素不表,单就2万余人库区移民安置等事项来说,就是一段克服诸多困难,大胆探索路径,坚持民生为本的移民发展变迁史。
??移民安置主要面临几大困境,一是前期调查时没有成立常规县级移民部门,搬迁群众物资、田土资源统计基本以中南勘测设计院和上级移民部门收集为准,存在漏测、误判等争议;二是补偿标准无法适应长时限搬迁中议价标准的增长,尤其新建安置、采购所需物资市场价的增长;三是政务窗口服务机制不健全,办事难等机关作风时有发生,搬迁后基本保障服务跟进不力;四是搬迁群众长期以农为生、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其它谋生手段、离开土地难生存等。
??“在老家守着几亩薄田,靠打渔挣点小钱,日子还过得去,一下子让我搬到其它地方,就靠一万多块的补偿款,根本没法,所以我当时死活都不愿意。”从罗妥搬到沫阳镇访里村的黄元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面对问题,罗甸县委县政府作为移民安置工作的实施主体,一方面为搬迁群众向上级部门争取最大利益,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主、迁安并重”的开发式移民政策,对境内资源容量进行详细调查,采取“以自主联系分散插迁为主,集中有土安置为辅、自谋职业无土安置为补”的搬迁政策,引导库区移民搬迁流向至沫阳镇柏林村、访里村、龙坪镇板庚村、逢亭镇上隆村、祥脚村,以及红水河集镇、边阳镇集镇和县城内等。重点是满足搬迁群众原有田土资源现状、自身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便利等需求。
??出于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的考虑,县委、县政府组织乡镇干部、基层移民工作站及帮移工作组,深入移民村寨逐家逐户进行政策讲解,召开县、乡、移民村寨三级动员大会,及时根据每户具体情况进行剖析,针对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复。在实施外迁和无土安置时,严格控制,认真审查,把好审批关口,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对选择有土安置的,必须在落实土地和房屋后才能搬迁,确保移民生存基本条件,并出钱为移民征用、购置剩余资源办理相关手续;对选择无土安置的,移民部门充分调查后,一次性把房屋、耕地、山林等补偿到位。针对搬迁过程中实物淹没指标补偿,张榜公布,征求意见,对移民提出的漏测、误判、新增实物指标认真细致的解释和登记,并及时向上级反映,使移民放心搬迁。
??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搬迁前,罗甸县制定了“321”帮移工作制度:县级领导帮移3户、科级领导帮移2户、一般干部帮移1户,把移民工作纳入每一个干部的工作范围。要求帮移工作组直接进村入户做好思想动员,及时帮助协调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移民同意搬迁后,5户以上规模的集中安置,一律由交通、政法、卫生等部门全程参与服务,帮助免费协调车辆搬运和接送,移民、卫生、公安、农业、国土、教育等部门在新居住地开展“一条龙”办公服务,帮助解决移民子女入学、土地承包、户口办理等具体问题。
??“慢慢稳定下来,我开始尝试发展早菜种植,从几亩到十几亩秋冬蔬菜,靠着紧邻沫阳集镇、罗甸县城的交通和市场便利,每年产多少销多少,收入也超过3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在访里村生活了快10年的黄元送一家说道。
??据了解,在龙滩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库区移民安置过程中,中央、省州县各级逐步出台和完善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后续扶持政策,以《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为基础蓝本,确立了水库移民搬迁后20年持续扶持规划,除安置房补贴、财政直补、移民子女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补助等各项政策外,投入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等扶持项目,由各级地方政府主体实施。其中,罗甸县引导1500余人水库移民迁至逢亭镇上隆茶场,祥脚村蔬菜保供基地等,以劳务输出等方式参与就业增收,保障了迁入群众创收致富;罗甸还以移民新村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上隆村、云里村两个省级重点示范小康村,引导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从注重基础设施项目向生产发展项目转移,从注重种养殖项目向助推移民向城镇、园区就业创业项目转移,真正实现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与其他群众同步实现小康。
??易地扶贫“山外搬”
??边阳镇岩山组,地理位置偏僻,山林碎石,路陡坡滑。这里住着李学敏户一家10口,有4个不满5岁的孙娃娃,每天幼儿园上学放学都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中间还有两处接近垂直角度的陡坡,十分危险。本是重点搬迁对象,亟待落实,但李学敏一家却抵触强烈。
??“坡底有我们一大块比较好的田土,靠着这个一家吃用还过得去,一下子让住到镇上区,一大家子怎么活!”李学敏说。
??对此,镇、村两级多次入户动员,安排两套5人户的安置房,引导解决4个儿童到镇上读幼儿园,为李学敏等3个劳动力协调务工就业岗位。“看到床具、电视、生活用品齐全,房子也装修一新,又有活路,我们终于安心了,再也不用抱着孩子爬坡了。”住进安置房的李学敏一家很满意。
??红水河镇官固村龙井组因为深处石山区、交通建设成本大,须“整寨搬迁”,但该镇没有集中安置点,只能搬到边阳镇,地理位置一南一北,一时间心理落差较大,村民们大喊“边阳不去”抵制搬迁。对此,镇易地扶贫搬迁专班和驻村干部组织动员大会,耐心听取每个群众的不满和要求,列出具体问题,随后组织群众观摩安置小区、新居房和边阳工业园区,一路看一路讲,逐步打开群众心结,保障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易地扶贫工作中问题多,如何解决?
??今年10月,根据全省脱贫攻坚退出计划部署要求,罗甸县整县退出验收年限从2019年调整至2020年。罗甸县现有未脱贫户17570户66547人将分三年时限完成脱贫退出;全县已锁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9852人,除已经确定完成搬迁的17794人外,将按照两年时限全部完成搬迁任务。
??在罗甸县扶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推进和“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初始,全县移民工作重心还在水库移民安置后续扶持和生态移民安置上。2015年之后,在陆续稳定2万多人的水库移民扶持和4000余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基础上,罗甸将“易地移民搬迁脱贫一批”的工作任务提到扶贫攻坚的关键位置。2017年8月,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召开之后,全省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在内的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工作方针和部署陆续出台和明确,罗甸县根据中央、省、州部署要求,明确了“1833”攻坚战略,制定实施了《全域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县摘帽、村出列、户退出和“四个全面完成”目标,以易地移民扶贫搬迁等关键硬仗为抓手,全域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紧跟省级步伐,转变早期规划中“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针政策为“县城和重点集镇安置”,统一规划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配套出台落实“五个三”后续保障规划,确定保障服务体制,以“五个三”为基础,采取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融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相融合、与公共服务配套相融合、与和谐社区建设相融合和与商业业态相融合”的“五个融合”方式,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13个,开工建设安置房9408套,建成安置房6209套,圆满完成2016年度、2017年度17794人的搬迁任务,实现搬迁脱贫3711户16408人。
??着力后扶“稳起搬”
??边阳镇罗木村,文学贵一家6口生活在不足80平米的砖混房中,是就地危改还是安置搬迁,家庭内争论不休,文学贵和妻儿则搬迁意愿强烈。
??“两个兄弟已成年,没成家,但我有了家室,想着到镇上生活,可以靠营生的本事打零工挣钱。”文学贵向工作队和乡镇反映。摸清实际情况后,边阳镇将文学贵纳入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其兄弟可根据意愿选择留在原居。今年9月,文学贵和妻儿,母亲如愿搬到镇上新居生活。
??翁定村的搬迁对象丰沛军户,在先期识别中因儿女户籍问题,错登为4人户,通过问题专项治理识别认定,及时纠正为5人户。“因为这个,搬不搬,我们一直动摇,怕吃亏。”丰沛军母亲龙宏珍最顾虑的,还是搬迁后的发展问题。
??“这下好了,可以踏实去镇上了。”罗甸转变“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为“县城和重点集镇集中安置”,建设县城湖滨家园、玉都家园、城西安置区、边阳镇集镇古镇家园、惠泽家园、逢亭镇逢兴家园、木引镇集镇和沫阳镇集镇等13个集中安置区。根据搬迁对象数“据库中”居住人口需求,以20平米每人标准,建设分类户型。如安置点户型无法满足人口较多户主需求时,采取多套合并安置;针对一人户、独居户和两人户,采取集中建设连排单间、双人间宿舍,或引导至敬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宿舍;
??全面推行“六包八落实”工作机制,强化宣传动员,针对搬迁对象中“不愿搬、抵触大”的个别户,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为实施主体重点动员,通过观摩安置房、入户政策解读、后续扶持分析和就医就学保障引导等方式,逐步消除顾虑。
??罗甸严格执行政策规定、落实补助标准,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建房成本,决不让搬迁群众因搬迁而负债、因搬迁而影响脱贫。按照罗甸县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每人可享受2万元的安置补助,搬迁群众旧房拆除复垦后每人又可享受1.5万元奖励资金。一个四口之家,选择80平米的安置房或100平米的商品房,获得的财政补助可达14万元,新居房基本生活用具、资源齐全,搬迁群众可实现拎包入住。
??“进城安置后,生活与生产方式更新了,群众精神面貌变化了。”搬迁后扶方面,罗甸统筹推进就医、就学、就业,解决已搬迁户2937人的就业问题,实现1067名搬迁户适龄学生就近就地入学入园,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搬迁户就近医疗服务保障;着力抓好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等“三保”政策实施,其中,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低保对象入住一个月内兑现人均1500元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金;以移民后续扶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下设不动产经营、扶贫投资开发、土地经营、劳务服务中心,主导做好和引导后续发展,以门面形式打造8.3万平米经营性场所;在安置点附近流转土地,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开办微田园、小菜园等;按照“三心一室一市”的标准在安置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平价超市,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物业管理中心,社区文化健身场所。
??从打山里走出来的贫困群众,进入城镇,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原载 2018年12月27日 人民网 贵州频道 张松)

内容时间:2019-01-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