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稳就业 稳就学 稳就医 ——天等以“三稳”措施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侧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20  编辑:曹亮亮

       清晨,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小区沐浴在柔和晨光中。

  早上8点,黄巧妹走出家门去上班,她工作的地方就在家门口,孩子则在小区门口搭专线公交车去上学,全新的生活方式让一家人感到“幸福生活比蜜甜”。“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门路!”对搬迁户黄巧妹来说,易地扶贫搬迁给她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她摘掉“穷帽子”。

  黄巧妹之前生活在天等县把荷乡那样村,距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过去,受居住条件制约,她家一直都是依靠“三分薄地”种植玉米维持生计。去年,黄巧妹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龙岩小区后,她在小区开设的“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两个孩子还在县城的思源学校上了学,不仅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孩子还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近两年来,天等结合地域、交通、环境、资源等实际,充分考虑搬迁户意愿及搬迁户对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了龙岩、幸福里、工业园区、龙茗镇、龙茗镇青浮、福新镇付廷等6个安置点。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66户9731人,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此,天等县紧扣搬迁后续扶持目标,充分发挥县域优势资源,统筹脱贫攻坚各类资金资源,切实加大对已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力度,以稳就业、稳就学、稳就医为抓手,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和发展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

  稳就业: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

  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在稳定搬迁群众就业方面,天等县在外主要是依托劳务资源,发展劳务经济,引导搬迁群众务工创业;在县域内主要通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解决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天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13万多人口外出务工或创业,主要从事住宿业、装修业、加工业、宾馆服务业、餐饮业等,先后被评为“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荣获“自治区首饰加工”劳务品牌。外出创办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为搬迁户劳动力提供了有力的就业或创业条件。天等利用这些劳务资源,鼓励、引导、帮助搬迁户外出务工创业,稳定就业收入,解决收入问题。

  另一方面,天等县加强粤桂合作,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建立了劳务工作站,经常组织劳务对接活动,积极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引导、鼓励、组织贫困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截至目前,通过劳务工作站发回用工信息6000多条,成功组织引导5000多人外出务工,带动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

  此外,天等县还积极创建返乡创业园和就业扶贫车间,让搬迁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投资3亿元建设返乡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4.8万平方米、234套共10000平方米员工宿舍、

  园区污水处理厂、进园道路、部分园内道路,为返乡人士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几年来,天等县引进绵晖服装加工企业等10多家企业落户天等返乡创业园,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目前已录用1500多人,其中吸纳贫困人口558人,搬迁贫困群众235人,月均工资1800-3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天等县依托本县劳动力资源和粤桂扶贫协作优势,围绕自治区党委鹿心社书记提出的“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持续培育、发展和提升就业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地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探索形成“返乡创业发展型、园区企业扩散型、家庭作坊扩大型、外引内联配套型、网络平台拓展型”五大就业扶贫车间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格局,初步打造了脱贫攻坚的“天等样本”。

  截至目前,全县创建的就业扶贫车间中,已经认定的有114家,吸纳就业总人数2914人,其中吸纳贫困户就业人数1314人,促进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安排留守妇女就业2071人,并由此减少留守老人儿童3517人。

  稳就学:帮助搬迁群众子女圆了上学梦

  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是教育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天等县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新建安置点配套学校,逐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的就学需求,有力化解了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难问题。

  首先,优化学校布局,解决搬迁群众子女“有学上”问题。根据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分布情况,天等县结合实际,合理优化各搬迁安置点周边区域学校布局,精准规划安置点配套学校(幼儿园)建设。总共规划用地230亩,投入建设资金3亿元,分别建设了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天等县县直第一幼儿园、天等县城南幼儿园、天等镇中心幼儿园、天等县城西幼儿园、天等县城西小学等6所学校,解决了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园入学问题。

  其次,配强师资力量,解决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问题。该县积极探索新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通过“三个一”方式解决两所学校的教师配置问题,即:公开招聘一部分,从县城学校选调一部分,从乡镇学校公开选聘一部分,为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补充教师64名,为天等县直第一幼儿园补充教师33名。采取公开招聘和组织考察任命相结合的方式,选聘优秀人才担任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和县直第一幼儿园园长;及时组建学校(幼儿园)领导机构,充实配备中层领导,保障学校(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行,解决搬迁群众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问题。

  与此同时,该县整合部门力量,解决搬迁群众子女“上下学难”的问题。龙岩小区安置点距离就读学校(思源实验学校、县直第一幼儿园)较远,上学所经道路为环城路,来往车辆非常多,如果让搬迁群众自己送子女上下学,不仅辛苦,增加搬迁群众的经济负担、影响就业时间,同时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减轻搬迁群众负担,确保搬迁群众子女上下学安全,天等县协调县教育、交通、公交、财政等部门,以政府购买方式安排7辆公交车,每天分别7∶00、11∶20、13∶50、17∶05四个时间段往返于龙岩小区和学校(幼儿园)之间(每个时间段往返2次)接送搬迁群众子女上下学,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子女上下学出行交通安全问题。

  此外,为激发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激情,加快发展归雁经济,天等县今年1月还出台了《天等县关于鼓励县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实施方案(试行)》,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子女也可享受就业就近入园入学政策。

  稳就医:让搬迁群众享受优质卫生健康服务

  搬出大山来到县城,除了关心就业、就学等问题,搬迁群众同样关心就医这个民生问题。对于广大搬迁群众来说,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脱贫致富。

  天等县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各项医疗政策,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健康服务进小区活动。科学规划医疗资源,根据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移民的人口规模和分布情况,结合当地原有医疗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医疗服务站,配备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让移民群众实现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

  天等县在县城易地安置小区安排3名医生到小区医疗卫生服务室开展工作,配合县城内医疗服务设施齐全的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三家二级甲等医院,全面保证搬迁户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

  在乡镇易地安置小区、中心村易地安置所在地,均安排有一所标准化乡卫生院或一所标准化乡村卫生室,并在就医方面给予搬迁入住乡镇安置点、中心村安置点的搬迁群众与同辖区群众同等待遇。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户,由各易地安置小区所在地的卫生院到各易地安置小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健康体检等工作,面对面与入住贫困户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进行健康体检,确保搬迁户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待遇,搬迁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实行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贫困人口在辖区公立医院住院实现报销比例达90%,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0%。


内容时间:2019-06-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