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探索新路径,啃掉“硬骨头” ——岳西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健康脱贫新路径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23  编辑:王怡

易地扶贫搬迁,对居住在资源匮乏、生态脆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贫困户,是最有效的举措。但搬出来,如何致富,是一大难题。

从有关数据分析看,因病是各地致贫的最主要原因,大病极易摧毁一个普通家庭,如何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又是一大难题。

横亘在脱贫致富路上的这两大难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谈不上真脱贫、脱真贫。近年来,安徽岳西县对这两大难题,作出了积极有益探索,实践成效显著。

易地扶贫搬迁铺就“幸福路”

走进岳西县来榜镇钟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天空湛蓝,四周翠绿的群山环绕,一栋栋楼房整齐划一,配以红檐白墙的装饰,极具美感,碧绿的草坪、香樟,实木亭台和长廊点缀其中,仿佛置身花园。

“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还没花一分钱。”来榜镇枫树村陈岭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王蜡香在她的新房子前笑开了花。

 钟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岳西县创建的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位于来榜镇来榜村,距镇区2公里,交通便利。安置点征用土地154亩,其中建设用地21亩,建房54套,建筑面积4825平方米,安置群众54户193人,配有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卫生室等。为了不让贫困群众因搬迁负债影响脱贫,来榜镇严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积,坚持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把控房屋造价及工程质量。

王腊香家里一共6口人,公公婆婆、夫妻俩加两个小孩,大孩子在镇上读幼儿园,小孩子才1岁多。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腰椎、颈椎等疾病,加上原来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及资源匮乏造成家庭贫困。

“住在山上老房子时,上次街都不容易,更别说孩子上学和父母就医了。”王蜡香介绍,在2017年5月搬来后,镇政府给我们搬迁贫困户每户分了两亩套种的茶园、果园、桑园。为我们建了桑枝木耳大棚,贫困户的木耳菌棒可以免费挂到大棚,每个菌棒政府还补贴1元,自己掏1.5元就能买到一个棒。村里给每户建了户用光伏电站。我家利用小额信贷入股安徽省大别山建筑集团4万元,每年可以分得红利2400元。老公目前正在学做油漆,我因为要带小孩,就在自家开了一个小卖部,每月也能挣300元左右。

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来榜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采用“2+2+2”模式,在钟形集中点周边流转土地133亩,为搬迁户发展2亩茶+2亩果+2万棒食用菌,预计户均年增收28000元。成立劳务协会,让搬迁户在镇内参与茶叶、药材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作业,每户年均增收10000元。搬迁户实施光伏电站全覆盖,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组织搬迁户进行技能培训,让每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相关企业务工,同时依托来榜旅游小城镇区位优势,鼓励搬迁农户发展农家乐,为搬迁户打造长效产业,真正做到搬迁户既能“安居”,又能“乐业”。     

“搬之前担心生活出路在哪,搬来后发现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没想到政府安排得这么好。”王蜡香高兴的说。

像钟形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岳西还有很多。该县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着力打造成产业发展增长点、乡村旅游风景点、集体经济发展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并创新推行园区安置和景区安置。

园区安置依托岳西县经济开发区存量房资源和园区企业就业优势,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经济开发区+就业”安置方式,2批共安置178户605人。住房全部达到拎包入住条件,统一为搬迁户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子女可在安置地学校就读,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每个搬迁户至少1人在园区企业实现就业,月工资2000元以上。  

店前镇白鹿村贫困户查金娥和田头乡宁河村贫困户吴均桂分别是岳西县增设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到扶贫搬迁房屋的代表之一。查金娥1997年与丈夫外出合肥打工,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在合肥租房。2009年,丈夫车祸后就一直无法干活挣钱,全靠查金娥一人挣钱养活全家,供2个孩子读书,全家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住房。如今,她的愿望终于实现,并且她还在开发区电子厂上班,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63岁的吴均桂说:“我老家的房子是个土坯房,破旧不堪,政府关心,给我分了一套舒适宽敞的好房子,以后孩子上学、老伴就医都方便多了,政府还帮我在园区企业找了份工作,让我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景区安置充分发挥国家级生态县资源优势,岳西已建成5个国家级4A景区,在景区周边建设集中安置点,让搬迁群众吃上“旅游饭”,敲开“致富门”,追逐“小康梦”。黄尾镇黄尾村贫困户胡逢平一家3口原来房屋破旧,交通不便,今年搬迁至镇区安置点,妻子到大别山彩虹瀑布景区的酒店上班,自己在镇上务工,今年家庭收入将突破5万元。他逢人就说:“搬进新房了,老婆也上班了,家里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17年底,岳西县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47户6838人,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2017年10月10日举办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 岳西作为唯一县份受邀做经验交流发言。

健康脱贫解除“后顾之忧”

“要不是政策好,很难想象我现在是什么状况。”岳西县中关镇中关村村民老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子因患癫痫,去年在安医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总费用175568.24元,新农合补偿104740元,大病保险补偿41080元,医疗救助17557元,个人自付10000元,政府兜底2191.24元,实际补偿比达94.3%。

在岳西,和老储一样避免因病致贫、返贫的例子还有很多。为落实重病兜底保障,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岳西县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措施,实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严格执行“两免两降四提高”。2017年,岳西县“351”住院补偿6840户9112人,综合补偿6070万元,综合补偿比达91%;“180”补偿4620户5394人,综合补偿563万元,综合补偿比90.8%,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存量”。

“我是赶上了好时代,才没有陷入贫困!”岳西县毛尖山乡合林村毛龙组储诚兵,因病毒性脑炎,去年4至6月在安医住院治疗,总费用402509元,储诚兵不是“351”政策对象,但是他的新农合补偿200000元,大病保险补偿136703元,“1579”再补偿36225元,个人自付29581元。实际补偿比达92.7%。

原来,岳西县出台重病兜底机制,探索试行“1579大病再补偿”和“重特大疾病医疗再救助”制度,因病致贫返贫“增量”得以控制。

“1579”大病再补偿,即岳西县为全县非贫困人口按每人15元标准,购买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当非贫困人口大病住院患者个人自付合规费用超过1万元时,分段按0至2万元部分再补偿50%,2至5万元部分再补偿70%,5万元以上部分再补偿90%,全年20万元封顶。

重特大疾病再救助,即岳西县安排专项基金1500万元,当重特大疾病患者在综合医疗保障后,其支出仍然过高,将会导致致贫返贫的,均可申请“重特大疾病医疗再救助”,由县民政部门审核公示,给予医疗再救助。

此外,岳西县还鼓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采取结对单位支持、包保干部帮助等方式,鼓励支持贫困人口自主购买意外伤害险作为医疗补充。

“1579”政策实施以来,岳西县“1579”住院补偿惠及1730户1924人,综合补偿5142万元,综合补偿比78.2%,并对2014、2015年已脱贫人口实行小“351”政府兜底政策,有效控制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增量”。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能就近看病、能看得好病,基本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岳西县卫计委负责人说。

2017年该县将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工程纳入民生工程实施,强化人才综合培养,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8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人,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4人,儿科医师转岗培训1人,并逐年推进。以奖代补鼓励医护人员进修培训,近3年来,全县共进修培训3000人次。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为筑牢农村人口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贫困人口实施“一对一”健康脱贫。此外,该县还全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幼保健民生工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分类健康干预,引导病人合理就医。对农村妇幼群体给予医学关照,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住院分娩补助、儿童免费接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多个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在去年10月举办的2017年健康扶贫论坛上,岳西县受邀作经验交流发言。(江淮杂志 胡戴平 刘英)

内容时间:2018-03-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