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扶贫里的特别文章——宿松县陈汉乡精准扶贫工作小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2  编辑:崔月

 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宿松这片土地上,只要人们说到来自山区,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应和:陈汉山里。陈汉,在撤区并乡前,陈汉是一个区,下辖多个山区乡,撤区并乡后,陈汉是一个乡,一个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于一体的乡。

  该乡地处宿松县城西北部,耕地7680亩,山场11.3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毛竹、茶叶、食用瓜蒌,是典型的山多地少地区,下辖的13个村全部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面对如此艰重的任务,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目标,注重把落实“顶层设计”与推进“基层探索”相结合,既立足实际、搞好结合,又立足重点、务求实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上下联动,定向发力,以超常规的思维和超常规的举措,谱写了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特别篇章。

特别篇章一:长效脱贫

  产业引领:本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根本宗旨,着眼于自身资源优势,牢抓产业发展核心不动摇,借力助推发展。打造以九登山为核心区的“万亩示范产业园”,重点发展茶叶油茶、花卉苗木,开发山涧漂流和生态旅游项目,形成全放位,立体式的开发格局。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6500余亩,芭茅山治理5000余亩,道路框架基本拉开,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和务工收入,预期能带动400余户脱贫。同时能带动农家乐、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洪厚仁、余世和等28个贫困户常年在产业园务工,人均月务工收入达1900余元。

  “一村一品”:各村结合各自资源优势成立特色专业合作社,通过大户示范和规模效应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别河村依托山涧自然条件拟建造水力发电站,专家已经完成实地勘察;别河村“麻佬湾”茶叶商标已经注册成功,正在扩建茶园;玉屏村“蒋山野茶”茶园正在提升中,吸收周边群众茶园预计能达600亩左右,年收益达100万余元;独山村充分利用周边茶农资源,拟建一座干茶加工厂,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收购。大明村投资种植蘑菇、黑木耳,基地占地面积达200余亩,同时发展黑猪养殖,年出栏800余头;库南村引进优质品种,发展吊瓜、甜橙产业,目前种植规模达300余亩;广福、邓山发展生态养鸡,年养殖土鸡达2.5万余只;朱湾发展黑山羊养殖,年出栏100余头。

特别篇章二:造血扶贫

  大户带动:种植大户柴德保、余万春各承包茶园1000余亩,常年吸收贫困户务工,能带动80余名贫困户脱贫;独山村七组寨生猪养殖大户祝菠萝无偿给叶培根等20户贫困户赠送猪仔30余头,并以优惠价为全村贫困户提供优质猪苗,免费提供技术并和负责以市场价帮贫困户销售,对特贫户,他先赊猪仔贫困户饲养,待出栏后再在回购款中扣除。在他的带动下,独山村养殖20余头以上的大户有31户,生猪养殖已遍及全村。电商朱奇三在自身养殖土鸡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全乡70多个种养殖大户和32个合作社发挥带动和辐射效应,为扶贫工作助力。

  就业脱贫:该乡积极消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多次邀请县委党校老师对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思想先行”主题的思想教育课、邀请县相关行业专家对贫困户开展茶叶种植培训和养殖技术培训,通过采取技能培训、介绍到县内外企业就业等方式,搭建就业桥梁,提供服务指导,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能力,让他们有一技之长,靠自身脱贫致富。今年共帮助230个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为预期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到户措施:积极发掘利用当地资源,严格落实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补助,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据介绍,2016年,该乡以茶园、油茶和毛竹林改造拟脱贫342人,已经改造毛竹林1200余亩;药材种植拟脱贫32人,瓜蒌种植拟脱贫26人,已完成药材种植13亩,瓜篓种植12亩;养牛、猪、羊、鸡、鸭、兔等拟脱贫332人;蘑菇栽培拟脱贫43人,共栽培蘑菇21000余棒;就业发展拟脱贫317人,该人群基本在县内外企业稳定就业;危房改造拟脱贫180人,易地搬迁拟脱贫158人,医疗救助拟脱贫15人,教育资助和技能培训拟脱贫125人,生态补偿拟脱贫21人。

特别篇章三:文化扶贫

  完善设施建设。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破“贫困文化”对群众思想的禁锢,该乡不断增加公益性文化投入力度,切实完善农民文化乐园、文化戏台、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场所,“充电”有去处。

  打造特色品牌。陈汉乡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三面尖红军战场旧址、梅家上下屋(宿松县文物保护单位)、曹家新屋、三国将军陈武墓、明朝开国将军陈汉墓(宿松县文物保护单位)等文物古迹,也有断丝弦锣鼓、黄梅小调、鼓书、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文化,还有历史悠久的饮食、节日、礼仪等民俗文化。该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借力“文化下村”、“文化进乐园”、“学校艺术节”、“中秋庆团圆”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平台,利用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墙、老祠堂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敬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从思想领域潜移默化地感化群众,逐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靠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根治于心。

  开展文化活动。该乡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乡文化站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各村配备一名文化专干,确保乡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等文化娱乐设施按时按规对外开放,提供优质服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先后组建了农民歌舞队15个,广场舞蹈队四个;民间器乐队三个,锣鼓队1个;篮球队1个,成立了由50人组成的陈汉乡文化志愿者协会;积极联系、配合省、市、县级专职文艺演出队伍及兄弟乡镇单位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春联下乡”的文化惠民活动。陈汉乡中心小学自2006年起每年冬季主办小学生艺术节,全乡所有村小及教学点均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节目参加,已经办了11届。2016年春节前后,乡文化站组织歌舞队、舞蹈队先后三次为广福村、河口村村民结婚免费送文艺演出。5月中旬,陈汉乡成功主办了二郎河文化区域“百姓明星送欢乐”文艺汇演系列之“乡贤文化进乐园”活动。近年来,乡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共创作文艺节目15个,组织主办、参与了区域书画展览、摄影培训、文艺汇演、原生态民歌展演、宿松县春节联欢晚会等活动40余场次,参与群众超万人次。

  培育文明新风。该乡始终坚持“育民、惠民、乐民、富民”的文化工作方向,不断加大贫困山村的文化扶贫、思想扶贫力度,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给群众。积极联系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开展下乡扶贫行动,通过文化支教、暑期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在贫困群众传播先进文化,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鼓励当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爱心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开展各类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户均能掌握1-2门种植或养殖实用技术,在增收的同时增智。今年8月下旬、10月下旬,乡扶贫站、人社所邀请种养殖方面的专家用20天时间先后为贫困户举办两期农业技术培训班,为他们进行养猪、养牛,茶叶、油茶、蘑菇养殖等方面的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学员达800余人次。同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建立13个就业培训基地,力争实现技能培训的常态化,为就业脱贫奠定良好基础。

  在陈汉乡,无论是乡党委政府领导,还是工作人员,说起扶贫工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陈汉乡党委书记朱建纲说:“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圆满完成‘户脱贫、村出列’的工作任务。”这应该是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的效果。


内容时间:2016-11-0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