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因果链     检索到  6923  条相关信息

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强调寻找因果机制。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阐释两种主要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微观基础主要是通过降低分析层次,并强调行动者的重要性,试图为宏观现象提供微观基础,从而连接结构和行动者。过程追踪则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强调因果和偶然性,也能将行动者纳入,并能强调因果关系的双向性。最后文章讨论了因果机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作者:张长东 出版时间:2018-04-01

此文介绍了历史社会学对历史变迁的因果性和偶合性的前沿认识,指出目前的研究多在关注两者的结合。作者介绍了自己对偶合性是否在因果上显著这一问题的初步理解。最后文章介绍了这些讨论对于历史比较中使用反事实推理和比较方法的启示。

作者:张杨 出版时间:2020-01-01

在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少案例比较法依然被广泛使用。然而,在多数研究中,都存在一个本体论与方法论相互错位的现象:研究者明明提出的是一个有关充分/必要条件(或条件组合)的因果框架,却用统计的思维来指导案例的选择以及变量的控制。本文认为,充分/必要性与统计相关性在因果关系的本体问题上存在根本差异:前者视因果关系为“逻辑因果”,遵循布尔代数法则,而后者视因果关系...

作者:陈超 李响 出版时间:2019-04-01

本文仍然将汶川地震作为研究窗口,在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由于震后发布的行政命令与出台的政策而外生化的研究前提下,综合使用合成控制法、系统GMM法、回归控制法、交叉滞后模型等方法,检验了地震后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方向。

作者:姚东旻 出版时间:2021-06-01

本文指出,King、Keohane和Verba的名著Designing Social Inquiry的因果推断方法建立在对概率统计理论的扭曲解释之上,所定义的随机事件缺少经验基础,混淆了随机事件和样本点,将对事件的统计描述等同于对样本点的跨案例比较,赋予了统计学方法本来不具备的因果推断功能。其方法论逻辑与Rubin等人的潜在结果理论也不一致。格尔茨和马奥尼的...

作者:丁孟宇 出版时间:2019-04-01

本文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了环渤海区域人均GDP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人均GDP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人均GDP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作者:房光婷 出版时间:2008-03-01

分析一个区域金融中心金融竞争力水平如何,涉及经济、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等很多方面,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不足以分析和评价这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来对其进行全面测度。国外学者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多采用六种方法,即范围法、目标法、部门法、问题法、因果法和复合法。

本文尝试对这些中间机制的相对贡献进行中介效应分解。首先,由于教育、职业、收入影响健康的机制很可能存在差异,笔者分别使用这三项指标拟合模型,探析其中的中间机制;其次,考虑到社会环境机制与其他三个中间机制(物质资源、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处在不同的层面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本文的中介效应分解主要考虑物质资源、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三种微观机制各自的效应大小;...

作者:齐亚强 出版时间:2020-12-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