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近代工业化     检索到  16364  条相关信息

本章主要从历史新时期的新问题、洋货的中国市场、近代支柱工业的国内市场、农村和农民需求构成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重要性介绍了近代工业的农村市场。

作者:林刚 出版时间:2020-09-01

全面抗战爆发时,时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张嘉璈明确提出:“抗战与交通,相为表里,不可或分。”现代战争“所要求于交通方面的,比过去更为重大,更为艰难,因为无论前方辎重的输送,后方物资的调集,乃至防空防岸的实施,和战略战术的运用,在在与交通机构、运输工具,有最密切的关系”。近代交通作为掠夺资源的重要工具,被日本帝国主义牢牢控制,并进一步加以修复、扩建,以提高运力为...

作者:李丽娜 出版时间:2023-02-01

城镇变迁一般是指由传统城镇向现代城镇过渡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产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动、社会文化嬗变等构成其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近代交通体系出现后对于城镇变迁起到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一批近代交通枢纽和沿线城镇迅速崛起并繁荣起来,与此同时,作为驿路、水路枢纽的传统城镇由于商路的改变逐渐衰落。

作者:李丽娜 出版时间:2023-02-01

保定是近代化过程中呈衰落态势的内陆城市之一,本文鉴于中国传统城市政治性资源聚集的特征,主要从其与北京之间的关系变迁视角进行分析。其中,失去北京军事门户、次级交通中心地位,城市行政地位降级等引致的与京师政治、经贸关系的疏离,是保定自身难以克服的客观原因;同时,近代产业未能坚守服务北京的定位,转向以天津为中心的国际市场体系,失去了北京这一优势消费市场,也折射出保...

作者:张慧芝 徐蕊 出版时间:2014-09-01

在美国学者亨廷顿看来:“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后果便是城乡差距。这一差距确实是正在经历着迅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治特点,是这些国家不安定的主要根源。”这一问题在中国尤其突出。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不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主要是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的。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不仅传统的城市统治和剥夺乡村的政治格局及相应...

作者:徐勇 出版时间:2019-06-01

以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为界,中国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了新的分离过程。这也是城市与乡村政治发展的新起点。在亨廷顿看来:“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后果便是城乡差距。这一差距确实是正经历着迅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治特点,是这些国家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是阻碍民族融合的一个主要因素(...

作者:徐勇 出版时间:2019-06-01

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特别是作为一个地理闭塞的内地省份,山西人民的观念习俗更趋守旧、顽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及人们与外界的不断交流,尤其在近代交通体系出现后,洋货大量输入、商品频繁流动以及人口的大量迁徙,都令人们的观念习俗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作者:李丽娜 出版时间:2023-02-01

本文对近代化中同样面临困境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作一比较,从中探寻文化观念对“国民性”塑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透视中国在转型发展中文化价值观念的演进轨迹,即面对未来发展时的 “观念革命”。技术革命、制度革命的基础和最终归宿在于“观念革命”。社会主流意识摆脱旧的传统和秩序束缚开辟新的境界,是民族国家开创未来的根本之途。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