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规则偏好     检索到  9840  条相关信息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沿着权力意志与权力分离的思路去做进一步的探索。一般说来,人的自发行为是受欲望、情感等驱动的,是非理性的,因而需要得到规则的规范。在社会治理中,权力的运行不应建立在自发行为的基础上,而应是理性的自觉性行为的汇聚,应得到规则的规范,即用规则来防范自发行为。当然,在“权治”“法治”“德治”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中,权力的执掌和行使都需...

作者:张康之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法外私了”是医患冲突治理中常见的现象,从经验上判断,医患双方都试图规避法律准绳。从行动者主观因素的角度观察,身份特质与规则偏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不准确的身份认知与两种规则的选择性取舍,决定着冲突双方博弈的结果。在行动过程中,医患双方在策略尝试、冲突“互动”和妥协等不同环节,均无法形成法治共识。因此,准确的身份认知、回归正式规则,才是未来依法治理医患冲...

作者:吴新叶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儒家文化是“原教旨主义”那一种,即其终极目的是为在农业社会中规范和稳定社会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本文中的“性别偏好”分为个人喜好和家庭制度决定的偏好两种。而目前存在于我国汉族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极端的儿子偏好,不属于个人选择,而是一种家庭制度决定的群体心理固结,它体现了妇女的低下地位,是性别歧视的体现,是落后的社会现象。本框架设想的父权主义...

作者:李冬莉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阐明贫富差距如何通过“相对剥夺效应”和“负向预期效应”两种作用机制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和对未来信心程度。(2)构造就业偏好指数,分析就业偏好程度差异性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通过异质性分析,探究贫富差距对城乡和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幸福感、对未来信心程度的差异性影响。(4)基于边际效用理论,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农村最低收入人群就业偏好...

作者:姚树洁 王洁菲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本文把文化的构建作用和消费联系起来,希望实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聚焦投保人对其购买行为的意义建构,本文将揭示人寿保险投保人的主观态度,并特别关注人们购买人寿保险的动机、产品选择的偏好,以及他们如何解释自己的选择和偏好。第二,探究这些动机、偏好和选择背后的文化与制度力量。这两条探究路线同时涉及韦伯学派和斯威德勒学派关于意义与行动的争辩,特别是关于意义与动机和选...

作者:陈纯菁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强奸犯罪猖獗,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对女性的性表达、性历史和言行举止存在偏见,倾向于责怪被害人,导致了强奸报案率低和定罪难。在此背景下,美国推动确立了强奸盾牌条款。分析一手的立法史料及犯罪数据有利于研究强奸盾牌条款的法理基础:打击犯罪,鼓励报案,保护被害人,完善陪审团审判制度和革新社会观念。在《联邦证据规则》的框架下分析被害人性历史的可...

作者:吴慧敏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本文基于2009年陕西省三县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乡土文化圈和男孩偏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人们的男孩偏好是性别失衡治理政策的弱化作用和乡土文化圈的强化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性别失衡治理政策通过宣传倡导政策的深入推行能够改善乡土文化圈,增强对男孩偏好的弱化作用,达到真正持久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目标。

作者:杨婷 杨雪燕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本文研究当代中国地方金融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风险分担规则不确定问题,即风险自担规则虽然事前得到地方政府、中介机构、投资方的一致认可,但是事后实际运行的规则常常在风险自担规则和风险共担规则之间来回摆动,呈现出不确定的状态。

作者:向静林 邱泽奇 张翔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