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粮食安全是国之重者,是国家安全的命脉根基。农村生产要素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有利于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保障粮食安全。本报告基于2020~2022年三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追踪数据,分析2019~2021年江苏省农村耕地、劳动力、资本、数字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育情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环境对要素市场发育的冲击。研究发现...
本文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市场体系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对市场化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性的测算,揭示了地市区域市场发育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要素市场中,对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剖析则表明: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市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状况;集约化利用城乡土地资源,改革现有土地利用及流转中不合理的制...
本文从农业技术服务资源配置和技术服务价格确定的角度,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的五种运行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如何运用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农业技术服务市场机制的发育。
1978年至今,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始终未曾停止,已经取得的市场化成就为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7~2007年,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1.45个百分点,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达到39%,市场化成为改革时期经济增长加速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首要因素。然而,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极不平衡,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较高,要素市...
作为人口转变结果而形成的人口结构特征,以及作为计划经济遗产的大规模剩余劳动力积淀,能够在改革开放时期转化为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和收入提高的源泉,关键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和就业的持续扩大。本章回顾改革如何推动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的形成,劳动力大规模跨城乡、区域、部门的流动,就业的数量扩大和结构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阐述这一系列改革及其...
本文简述了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农村土地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农村土地市场发展趋势。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以及改革带来的增长成效,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积极的认可,也引起各国特别是有着类似制度起点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兴趣。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并非像一些学者断言的那样,在进度和程度上滞后于其他领域的改革(如 Lardy,1994),而是作为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节奏上和方式上与整体保持协调,具有型的中国式改革特色。因此,在...
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说明,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世界贸易组织的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什么是市场经济,各国有不同的认定标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在对美国、欧盟、加拿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总结出了市场经济国家带有共性的五条标准,即: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