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古代,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没有当代国际法意义上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线,而是以疆域变化为主要特征,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国家的疆界秩序观。在海洋上,中国古人早已有了海界观,但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形成明确的海界。直至近代,中国人被迫接受了西方国家划界的模式,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疆域观,最终形成了南海断续线。
准噶尔汗国在亚洲内陆的统治和扩张对清朝西北疆域的开拓和治理具有深远影响,为其留下厚重的历史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准噶尔汗国疆土为清朝所继承,极大地拓展了清朝的西北疆域;亚洲内陆臣属于准噶尔汗国众多部族和政权转而成为清朝藩属,形成清朝西北宗藩体系;准噶尔汗国统治天山南路回部的众多政策措施为清朝稍作变革而沿袭,成为清朝治理新疆的参照和依据。
延吉地处东北,本属清朝的“根本重地”。清季的中国内陆边疆危机四伏,延吉演变成多国角逐之地。帝制中国有着多重内涵的历史疆域面临主权国家的领土挑战,吴禄贞恰当其时地登上延吉的国际历史舞台,从事艰苦的边疆建设,他主持编纂的《延吉边务报告书》即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延吉边务报告书》具有官方文书、国际法中的历史证据和核心史料等多重价值,可以证成延吉从中国历史疆域到主...
清代以来,随着西北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咸同以来西北地区边疆危机的加剧,西北边疆地区内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地化程度也逐步加深。历史上西北边疆地区内地化进程,就是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地区不断融合和交流的过程,是西北边疆地区经济与社会逐步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央政府不断加强西北边疆治理的过程。探讨历史上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内地化进程问题,是理解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
虽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研究丝绸之路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影响的作品并不丰富。研究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经略西北边疆的影响,不仅对我们今天实施既发展中国西部又向西开放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而且对解决中国西北边疆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借鉴。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比较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前后的亚欧交通运行及对接实况、中国版图从中原向西推进的变...
入中和籴是北宋政府为缓解前方后勤补给压力而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意在鼓励商人将粮食由后方运至前线或通过购买等手段收购沿边民众生产剩余的粮食。
为了对抗西夏,保证宋军的后勤补给,除了各项粮食补给措施以外,北宋政府对西北战场也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这一规划在地理有上两个表现。一个较为明显,以军事政治制度作为保证,即西北地区安抚使路的划分;另一个则相对隐晦,没有严格的规定,但却在后勤补给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即西北战场的圈层结构。二者相辅相成,前者是北宋政府对战场的横向规划,6个安抚使路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在沿...
本部分内容是西北区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西北发展十年取得的成绩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一体化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基本公共事业性服务均等化取得初步成效,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后,文章就十年来西北区域“大开发大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文章介绍了新形...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