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藩属     检索到  35  条相关信息

准噶尔汗国在亚洲内陆的统治和扩张对清朝西北疆域的开拓和治理具有深远影响,为其留下厚重的历史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准噶尔汗国疆土为清朝所继承,极大地拓展了清朝的西北疆域;亚洲内陆臣属于准噶尔汗国众多部族和政权转而成为清朝藩属,形成清朝西北宗藩体系;准噶尔汗国统治天山南路回部的众多政策措施为清朝稍作变革而沿袭,成为清朝治理新疆的参照和依据。

作者:陈柱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在古代,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没有当代国际法意义上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线,而是以疆域变化为主要特征,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国家的疆界秩序观。在海洋上,中国古人早已有了海界观,但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形成明确的海界。直至近代,中国人被迫接受了西方国家划界的模式,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疆域观,最终形成了南海断续线。

作者:侯毅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中国历代边疆文献著述丰富,尤其是明清时期,边疆研究成果更加突出,甚至出现了一批将历代边疆文献加以汇编的边疆史地丛书。历代边疆史地丛书可分为专门性边疆史地丛书和包含众多有价值边疆文献的丛书两种。历代边疆史地丛书涵盖所有边疆问题的相关史料,价值高,资料集中。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致力于中国历代边疆史地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作者:李勇先 张保见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关键词:边疆史地丛书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一个海陆疆复合的国家,是世界上周边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也是边疆问题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中国自近代以来产生的边疆问题持续至今,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遇到西方近代国家“条约体系”的冲击。东西方国家体系的撞击,给近代以来的中国边疆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中国在这个剧烈的体系冲击中逐渐认识世界,适应世界,但是边疆问...

作者:王春焕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朝鲜文人崔溥于明弘治年间漂流至浙江台州,返国后撰《漂海录》。在书中崔溥表现出某些轻视诗词创作的观念,而事实上,崔氏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基础,对于当时明朝与朝鲜使节往来之诗词唱和亦非常熟悉,其本人也能创作汉诗。通过多维透视这种观念与文学实践的矛盾性,可以探究中国文学的传播、影响以及朝鲜文人复杂的文化心理,从而展现以中国文学为参照系、根据具体场域来考察研究域外...

作者:樊葵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本文根据2016年10月21~22日“第四届中国边疆学论坛”期间,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的对李大龙研究员的深度访谈记录整理而成。“第四届中国边疆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与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作者:李大龙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中原王朝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形成的地缘政治观。其地缘政治观在用语与内容方面,不同于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地缘政治理论。中原王朝的地缘政治观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是历代王朝治边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历代王朝治边的实践过程中,地缘政治观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成为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并对中原王朝治边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方铁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辽东与平安道作为明朝同朝鲜两国相邻的边疆地带,由于其地缘上的特殊价值,在双方的文书传递与情报获取过程中扮演着“前沿”和“枢纽”的双重角色。而两国也恰是通过边疆地带这一消息管道,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对对方国家的情报信息需求,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了明鲜两国封贡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而通过边疆地带实现邻国之间的文书传递与情报获取,不是存在于明代中朝两国之...

作者:王桂东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