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行为偏好     检索到  10166  条相关信息

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儒家文化是“原教旨主义”那一种,即其终极目的是为在农业社会中规范和稳定社会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本文中的“性别偏好”分为个人喜好和家庭制度决定的偏好两种。而目前存在于我国汉族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极端的儿子偏好,不属于个人选择,而是一种家庭制度决定的群体心理固结,它体现了妇女的低下地位,是性别歧视的体现,是落后的社会现象。本框架设想的父权主义...

作者:李冬莉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本文基于2009年陕西省三县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乡土文化圈和男孩偏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人们的男孩偏好是性别失衡治理政策的弱化作用和乡土文化圈的强化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性别失衡治理政策通过宣传倡导政策的深入推行能够改善乡土文化圈,增强对男孩偏好的弱化作用,达到真正持久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目标。

作者:杨婷 杨雪燕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脱贫内生动力;内生偏好;社会规范;减贫理论国际化

企业捐赠款物在国内慈善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突发性的灾害救助还是常规的公益慈善事业,企业界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质支持,也贡献了专业的服务技能及员工的志愿时间。本文对2009年的企业捐赠行为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与自然灾害频发的2008年相比,2009年企业捐赠款物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在慈善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在企业数量和捐款数量中...

作者:李志艳 吴晨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李秋洪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10月,220千字。

作者:潘志清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

本文对政府扶贫行为的分析、讨论,建立在对6省12村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由于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只涉及县、乡政府层级,因而我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县、乡级基层政府的扶贫行为,即试图通过12个村庄的比较,总结出政府扶贫行为的特征,并解释政府扶贫行为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

作者:唐睿 肖唐镖 石海燕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本文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例,对农户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需求意愿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村庄特征的共同影响,但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村庄特征对农户需求意愿的影响要大于家庭特征的影响,而家庭特征的影响又大于个人特征对农户需求意愿的影响。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但地区之...

作者:孔祥智 涂圣伟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文运用行为生命周期理论讨论中国消费者的自控与头脑账户。文章首先介绍自控与头脑账户的基本理论,其次总结了中国消费者自控与头脑账户的历史演变,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中国消费者自控与头脑账户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作者:孙凤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