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艺术社会学     检索到  9237  条相关信息

本文研究了以艺术建构经验研究为主旨的艺术人类学探索,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艺术人类学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原因;艺术人类学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方式以及艺术人类学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研究内容。

作者:何明 出版时间:2012-01-01

后现代社会学至今仍是一个非常难以界说清楚的领域。首先,后现代主义不仅渊源众多而又支脉繁杂。简论之,后现代的概念最早发端于文学艺术领域,后来在一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其中尼采(F.Nietzsche)、海德格尔(M.Heidegger)哲学以及后结构主义哲学起了最直接的促进作用。后现代主义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80年代达到其顶峰,...

作者:沈杰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词:

艺术才能究竟来自先天禀赋,还是来自后天环境?这向来是哲学美学与艺术社会学的争执焦点;而且,由于社会学既缺乏相应的观察时长,也缺乏相应的实验数据,这就使得康德的天才论向来占据着主导。针对这种疑难,本文梳理出了从李后主、宋徽宗、赵孟頫,到朱瞻基、八大山人、石涛,再到溥心畲、溥雪斋和溥松窗的线索,说明了中国历代都有一批皇族艺术家,由此便把艺术史的例证引入了艺术社会...

作者:刘东 出版时间:2020-01-01

网络舆情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和态度,也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结构性要素。当网络舆情研究从传播学转向社会学研究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后,建构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需求进一步显现。尤其是网络社会的蓬勃崛起,更是加快了这一趋势。网络社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当期待道德价值回归、情感、和谐的话语越来越多时,已有的社会知识非但不能继续成为引导网络社会发展的力量,也无法应对网络社...

作者:张春华 出版时间:2012-10-01

在转型期的特殊历史阶段,空间变迁的实际逻辑常产生于在场者的日常生活。本文是以北京798艺术空间的建构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个案研究。这是一个由空间在场者通过空间实践而改变政府规划的案例,其间充满着矛盾、冲突与斗争。通过对民众参与空间建构的研究,我们似乎看到了创意阶层群体的大致边界轮廓,并认为在政府认可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的都市运动或许是中国通往“公民社会”的一条可行...

作者:周岚 出版时间:2016-12-01

就像20余年前起步的改革开放一样,今天我们又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那就是中国正式加入了WTO,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今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可能比此前20年还大,我们的人文科学,包括民族学,也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以为,国内的民族学与民族学的艺术研究应该在这个历史时刻,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更自觉地展开新时期的研究工作。这里我想就相关的三个问题发表一些...

作者:章建刚 出版时间:2014-01-01

本书是艺术人类学丛书系列之一,共收录了七篇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文章。这七篇文章分别以南涧彝族婚礼跳菜仪式、土家族摆手舞、彝族阿哲系村寨音乐、阿怒歌唱文化、彝族踏歌文化、白族手艺人生活史、西双版纳勐遮坝子傣族艺术等为研究主题,推进以艺术建构经验研究为主旨的艺术人类学探索。

作者:洪颖 出版时间:2012-01-01

社会学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潘光旦的社会学研究倾向于人文方面,集中在“强种优生”这一主流,更侧重社会理想的层面,将科学放在整体的人的科学视野下来理解。这种人文取向的社会学研究,虽然在当时就受到科学取向的较大挤压,但在促进社会学向纵深发展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直接催生了文化自觉的思潮。但潘光旦的人文取向的社会学研究,也存在与专业化的时代背景难以协调、以社会理想代...

作者:王君柏 出版时间:2019-07-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