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空间位移效应     检索到  30500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以空间理论为基础,用口述史的方法重现从新中国成立到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这一时期乡村教师的空间位移,探索其中隐含的线索和规则。基于乡村教师的主体实践,从空间表征下解读其流动的历程,本文发现,乡村教师的流动轨迹主要围绕乡村内部的家校生活展开,在这种流动历程中,他们凭借制度性身份的完善和集体情感的施展逐渐展开。这种“自我调适”将个体自身的发展嵌套进社会场域中,形成...

作者:常亚慧 冯璐瑶 白海萍 出版时间:2023-04-01

本文内容包括:交通格局与旅游发展空间效应的基础性研究、勐腊县旅游发展因子分析及评价、勐腊县交通发展历程及特征、勐腊县旅游发展历程及特征、交通格局改变下的勐腊县旅游空间效应、边疆区域交通与旅游关联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明庆忠 出版时间:2017-07-01

伴随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中国经历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和快速城镇化,随之而来的难题表现为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空间错配及其引起的劳动力资源空间错配,这也是进一步优化资源空间配置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中央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人地挂钩的实施意见,但是该“人地挂钩”强调的是新增土地指标与流动人口落户数量挂钩,而不是与常住人口挂钩,没有应对存量...

作者:苏红键 出版时间:2023-10-01

2011~2015年,性别与空间研究产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在研究数量、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较之上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和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本阶段的研究推向了更高的水平。

作者:宓瑞新 出版时间:2019-12-01
关键词:

本文提出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聚焦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减贫效应与政策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缘由,并探讨了国劳动力流动的减贫效应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作者:樊士德 出版时间:2023-12-01

对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关注引发了学者关于这个群体多面向的思考和讨论。宏观层面上主要探讨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路径和政策,城乡二元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成本等问题。微观层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转移人口主体的社会认同、城市融入和市民化水平测算方面。实际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三个关键问题,即市民化地域导向(能不能接纳农业转移...

作者:江立华 出版时间:2019-11-01

空间均衡是区域和城市研究的核心理念,当考虑迁移成本和空间类聚时,其存在性受到挑战。一方面,人口的可迁移性是Rosen-Roback空间均衡假设(Rosen,1979;Roback,1982)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当存在迁移限制或迁移成本时,空间均衡关系有待考证(Glaeser and Gottlieb,2009);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在个体存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和...

作者:苏红键 出版时间:2023-10-01

1.在云南木村,国家通过产业扶贫对贫困农民进行致富习惯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规训,但是参与产业扶贫的村庄精英、企业和贫困农民都从个体利益需求出发展开空间反抗,致使农村产业扶贫陷人“鼓动、投资—失败、退场—再鼓动、再投资”的反复折腾的怪圈。其中的原因是产业扶贫实践存在去市场化与市场化、空间表现与表现空间、时空分割与时空压缩的矛盾关系。因此,精准扶贫要进一步拓展扶贫空...

作者:贺海波 出版时间:2021-03-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