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消除生态危机,摆脱人的生存困境,不仅要认真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及其对人的生存造成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出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实现是一致的,或者说,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的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当代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体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通过生态文化建设,人们的生态思维能力和生...
全球化时代,在大力发展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中国也承受着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压力。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的治理方式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节能减排”思维,而是从实现人类文明跨越式发展的角度来充分认识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中国政府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通过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态文明素质,...
本文阐述了生态移民的路径,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宁夏生态移民搬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吊庄移民,主要目标是扶贫开发,以自愿搬迁为主;第二个阶段是生态移民,在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对迁出地进行生态修复,实行整村推进。并简要介绍了宁夏生态移民搬迁的典型代表M镇的概况及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最后本文还规划了生态治理蓝图,以国家为主导,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将行...
介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经验,包括综合型、资源型、滨海型、旅游型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意义,在于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两型”社会建设。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进入“十三五”以来,全国上下正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增长、交通拥挤、资源紧张、垃圾“围城”、环境污染和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要彻底解决城市生态问题,走“生态城市”之路,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
根据生态农业的思想,社会生产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还要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是说,社会既要满足人类物质文明的物质需要和满足精神文明(如文化、教育、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还要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休养生息、享受自然美、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生态需求,即社会需要除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外,还应包括生态需要。相应的,社会建设也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
生态文化建设应发挥广大社会公众的主体作用。只有对生态问题形成理性自觉,人们才会对生态问题有合理的、科学的认识,才能有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生态自觉的形成必然涉及生态文化建设和公众生态意识养成。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培养二者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发展关系。公众生态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