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法治话语     检索到  8136  条相关信息

国外占主导地位的人权理论以人本主义哲学为依据,将人与生态环境作为法律主体和法律客体分离开来,在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影响下产生的自然法与实在法、人法与物法等背景预设的法学话语体系长期抑制了中华法文化学术话语的生产和创新。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天人合一”话语体系蕴含着“主客体一元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法哲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权理念。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

作者:余俊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本文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形式、意义两个层面,从符号媒介、结构形式、语义内容、实践语境和观念思想五个方面开展中国扶贫五大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研究。

作者:唐青叶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权利话语从方法和实质两个层面否定阶级斗争政治,同时追求以法律为技术手段的利益政治。这种权利话语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化在产生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诱发整个社会的矛盾。要对权利话语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化进行再政治化,即引入以价值为基础的认同政治,在对权利进行重新论争的过程中产生新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政治认同,对整个社会进行政治整合,以解决我们社会的矛...

作者:邹益民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习近平的“三农”法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三农”法治观继承发扬了中国历届领导人的“三农”观,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中闪烁着现代法治的光辉。习近平“三农”法治观在逻辑体系上以法律主体、财产权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乡村社会治理为主线展开。将法治与“三农”工作有机结合并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是习近平“三农”法...

作者:陈小君 汪君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应急性对口支援是以危机化解为目标的制度性集体行动。在应急性对口支援的实践过程中,动员是一项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分析表明,应急性对口支援之所以有效,要归因于话语技术的多维使用,即通过从话语角度揭示它同时作为政治任务、法律义务和行政伦理的一面,来消除分歧、凝聚共识。而应急性对口支援之所以能够持续生效,则要诉诸“控制性分工支援”的机制设计。一方面,垂直控制和横向比...

作者:梅杰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本章重点考察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主要介绍自然法思想、儒家的法治主义、法家的法治主义及古代法治规诫等内容。

作者:夏勇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社会主义”同“法治”一样,是一个更为抽象一般的概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上,同样需要凸现中国的主体意识,倡导一种中国视野。

作者:张志铭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政治有力支持法治法治有效控制政治,是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政治不支持法治,甚至轻视法治,乃至将法治看成束缚而抛弃,法治的苍穹便立刻倾覆;法治不能控制政治,甚至变成政治的奴仆,政治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人类基本权利和自由也危在旦夕。但从科学理论的彻底性上看,法治不是原生性的,需要得到政治的细心呵护;政 治也不是原生性的,需要顺乎民心民意,得到广...

作者:刘瀚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