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符号媒介     检索到  3859  条相关信息

本文内容包括经济的社会性关联与价值悖论的展现、价值与货币的本质探析、货币符号象征的制度文化意义。

作者:陈庆德 杜星梅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本文内容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分析低碳消费的社会意义及行为函数,第二节对中国低碳消费媒介形象进行实证研究,第三节对低碳消费媒介形象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建构路径。

作者:崔风暴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分析的方法对2002~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展开了性别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有关女性的刻板印象部分消解,但传统的性别意象仍然存在,且女性群体内出现了年龄和职业的区隔。性别图景的复杂化,折射出国家与市场相互交叠与冲突所导致的性别话语的二重性。其叙述方式则表明传统的性别文化以面纱的形式更为隐蔽地存在,限制了两性平等发展的机会和自由。建构真...

作者:王小璐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媒介与女性研究是传播研究和性别研究的交叉研究领域,它以性别研究的维度拓展了传播研究的研究层次和研究内容,也以媒介传播的视角为性别研究注入了新鲜的研究主题。当前媒介与女性研究体现了多元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径,在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丰富成果。

作者:王琴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关键词:

“敲巴郎”是苗族社会一种“杀牛祭祖”的仪式,主要流行于黔中地区。它是追求祖先庇佑、宗族和睦的一种手段。在仪式中,不仅“牺牲”之“牛”具有符号文化内蕴,而且整个仪式充满苗族百姓对祖先的敬畏,希望通过此仪式得到祖先回报的符号意蕴;同时“敲巴郎”作为宗族仪式,是一种分离社会群体的区隔形式,同宗族的人通过仪式上的互动而加强凝聚。

作者:金潇骁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本文通过对湖北951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2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包括QQ、微信在内的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工具。但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媒介使用能力并不乐观。本研究发现,刺激农技员对先进农业技术的需求感知,提高组织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技员媒介接触强度,提升农技员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农技员的媒介使用能力...

作者:吴志远 余思婕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自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相关研究十分活跃,党的二十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再次成为学术界及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以四川山鹧鸪的物种概况、栖息现状以及多年来的保护历史为着眼点,总结四川山鹧鸪本身所蕴含的“自然和合”与“羁旅思乡”之意,以及运用其文化符号与特色农产品、民俗活...

作者:陈巨 赵桂平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农民工的流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启动为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提供了机遇。但是,伴随中国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农民工内部自然产生的代际分层,新生代农民工所经历与体验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而言,他们作为微观个体置身其中的时代背景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20年左右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21世纪的这20年间...

作者:郑欣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