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幼儿教育不仅对于儿童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包括充分增加儿童的生活机会,减轻贫困和不平等的代际束缚,促进平等和社会整体化,促进女性就业,提高社会福利,等等。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幼儿教育,将其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指社会专门的托幼机构对0~6岁儿童所进行的教育。中国的托幼机构包括幼儿园、学前班、社区活动中心、游戏小组和其他各种流动的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其中,幼儿园是中国城市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的组织机构,而学前班是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状况还是不容乐观。
蒙古族幼儿园作为民族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自治区幼教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为例,在彰显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教育环境下,回顾其规模与质量并举的办园历程和管理理念,梳理其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蒙古族幼儿教育发展模式,旨在引领民族幼儿园的发展。
2004年10月20日至11月7日,国家教育督导团派出督查组,分别对北京、河南、山东、江苏、吉林、湖南六省(市)的幼儿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督查组听取了六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幼儿教育的情况汇报,深入到14个地级市、19个县(市)、62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共抽查74所幼儿园,其中包括在2004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河南济源市勋掌幼儿园、北京市北大医院幼...
幼儿教育发展长期低迷的状况已经引起关注,但当前幼儿教育发展依然迟缓,农村和西部幼儿教育发展极为迟缓。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政府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属性认识不清,对实施幼儿教育的责任划分不明。满足普通家庭幼儿“学有所教”的需求是政府应担负起的责任。
达斡尔族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巨大进步,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因为地理、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依然存在基层牧区民族学校与城镇民族学校的差距大、教师的民族文化传承能力不强、偏远地区的民族教育发展缓慢、专门的民族文化课程评价体系缺乏、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教育观念落后等亟须解决的问题,仍需在提高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认识、积极探索...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