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民俗遗产     检索到  4677  条相关信息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遵循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

作者:萧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江南稻作农具文化与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高度契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稻作农具除了发挥劳动工具的作用之外,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成为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江南稻作农具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从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实用行为习俗表现,到对农具的爱惜、敬畏,甚至视其为神灵的象征,这些都是农耕文明长久积淀的成果,是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形式...

作者:丁晓蕾 孙建 王思明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以展示民俗风情、弘扬河洛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洛阳民俗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历代陶瓷器标本亟须得到保护和展示、人员严重不足、文物资源需要整合等新的严峻挑战,要加快洛阳民俗博物馆发展,建议成立洛阳古瓷标本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院,建立契约文书类纸质文物修复保护研究基地,以提升洛阳历史文化名...

作者:王支援 葛珊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陕西是一个文化生态极为多样的省份,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积淀,更蕴涵着无限的民俗文化资源。在价值链下,提升陕西民俗文化产业,实现民俗文化产品升级,就要提升和扩大产品的附加值,即通过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服务,掌握市场控制权。本文立足于陕西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探寻陕西民俗产业合理有效的升级路径。

作者:郭艳娜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乡村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不仅留存了乡村历史记忆,也是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资源。2024年是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了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乡村遗产旅游提供了新的动力。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新技术、新...

作者:闵庆文 张晓莉 孙业红 张秀侠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叫无形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正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是该公约的创始成员国,在普查的基础上,至今已公布了两批近1100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省级名录中还有3800多项。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究竟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命运如何?根据它的属性进行保护的正确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仍然...

作者:章建刚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2014年,在总结、反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日趋成熟:少数民族地区普查立项工作深入开展,项目展演展示日趋多元化,对外交流与青少年教育得到加强,相关科研从理论研究开始转入实践与应用研究,保护实践日益注重维护文化生态的整体性。

作者:姚丽梅 刘晓春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本文通过介绍贵州文化扶贫的老区示范,得出如下心得:开发利用长征文化遗产有利于老区脱贫,开发红色资源是打造本土形象的有效方式,开发红色资源要走多元融合之路。

作者:徐静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