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文化传统变迁     检索到  57519  条相关信息

变迁是所有文化的特征之一,文化变迁是所有文化的特点之一,也是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文化变迁,正如伍兹《文化变迁》中译本序言作者吴奈所说,“一般说来,文化变迁文化内容和形式、功能与结构乃至于任何文化事象或文化特质,因内部发展或外部刺激所发生的一切改变”,“通常情况下,文化变迁多是缓慢积累以至临界质变的,但在特定背景下,也可能会发生剧烈迅速的变动”。克...

作者:杨静 出版时间:2018-06-01
关键词:

笔者对三个处于旅游开发不同阶段的旅游古镇的传统民俗变迁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旅游引起传统民俗干预性变迁的情况,梳理了旅游开发与民俗传承的矛盾统一,探讨了旅游引发民俗干预性变迁的内在机理,重点分析了古镇旅游开发中的概念误解与旅游规划问题,并根据三个古镇的调查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梁音 出版时间:2015-04-01

生活在中国、老挝和缅甸三国交界地区的哈尼/阿卡人归属不同的国家,他们各自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他们的文化发展呈现差异性。国家在场的效力,或者说是国家在场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与国家对待民族民间文化的态度有密切关系。这种态度一般可分为三类:放任型、管制型、互动型。

作者:张雨龙 出版时间:2018-08-01

宗教观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信仰是一个群体的精神气质和世界观的重要来源。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不仅表现为神圣的宗教仪式活动,世俗性的仪式活动及其日常生活实践也深受宗教的影响。

作者: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词:

本文回顾了银达村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变迁。首先描述了银达村文化的起源,即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变工队、互助组领导的农民业余教育、业余艺术团;其次叙述了六七十年代银达村的文化传承,包括银达大队、政治文化学习班等农民业余教育活动,其中以八奶奶学习班为代表;最后阐述了改革开放后银达村群众文体事业的建设情况,并列举了孝老敬老的好干部黄玉生、以身作则的好婆婆王翠英等人的先进事...

作者:出版时间:2019-10-01

本文从宗族的结构和宗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两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苍南县宗族文化变迁展开分析。通过对文献及宗族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宗族文化衰弱的趋势不可改变,尽管宗族的部分结构得以重建,其传统功能还将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还有活跃的趋势,但其内在的根基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逐步丧失。

作者:黄卫堂 出版时间:2010-02-01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元,是社会肌体的细胞。家庭文化是家庭传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财产观念、生活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之道等。《大学》说:“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中国有几千年的家庭文化,有丰厚的物质基础,比如说中国有家庙,有家族祠堂,有家谱,...

作者:刘昱 出版时间:2013-08-01
关键词:文化

本文介绍了改革开放后银达村文化变迁与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政治方面,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各项公共事务,党支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经济方面,科技致富观与鼓励发展政策下当地养殖、蔬菜产业大力发展,涌现出以方秀兰为代表的经济精英,村民对加大资金投入、发展乡村文化提出新要求。

作者:出版时间:2019-10-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