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工会治理     检索到  28851  条相关信息

义乌工会通过解决劳资关系中具体的利益纠纷,来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这显然不是工会原来意义上的职责,不是代表组织化的工人利益与资本抗衡,也不是集中工人的共同目标并通过集体行动追求这一目标。工会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而手段则是由“原生态组织”提示的———解决具体的劳资冲突问题,义乌总工会称其为“维权”,即通过维护工人的法定权利,来取代农民工的“原生态组织”。

作者:冯钢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关于工会社会工作的研究甚少,专业工会社会工作实务目前才刚刚起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领域的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工会来承担的,以职业福利、劳动权益保护为核心的工会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意义上的工会社会工作广泛存在,并具有历史传统,工会做社会工作具有优势、特色和实效。目前专业的工会社会工作在工会内部认同率较低,行政化、非专业化倾向严重,专...

作者:张默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劳动关系领域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中华全国总工会与各级工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人员优势,全力参与疫情防控与复产复工等工作,在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治理中展现了中国工会的责任担当、组织力量与独特作用。

作者:郭宇强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主席:郑章石

作者: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关键词:

中国工会的理论、法律、体制及其运行都体现了中国工会的双重性定位:既作为劳动关系主体劳动者的集体代表者、维护者,又成为劳动关系的协调者、中介者、调解者。即,“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中国工会改革的矛盾焦点,实质上,就是这双重角色定位的争论与演变。当前,现实中出现的“工人运动”也对工会的这一双重定位提出了质疑。中国工会角色定位的走向取决于中国工人、中国社会...

作者:徐小洪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报告

治理

即使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社会的形成和运作也是基于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不能照搬教科书、照搬西方经验,甚至所谓的普世定理、公式来研究本国的社会。与西方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职业组织及其专业化动员不同,中国群体利益表达行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草根动员,而非专业化动员。如果现代性代表着城市文明的主要特点,那么流动及其所带来的信息交流既能促进流动人口的现代性也能使得...

作者:李勇 刘国翰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来源:发布时间:2021-05-06
关键字:魏县 全县工会工作 工作 工会 会议

在集体协商中,工会的代表性是指工会的职业经理机构与工会所代表的职工在利益上的一致性。对集体协商中我国工会的代表性进行研究,加强其代表性建设,能促进我国集体协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工会的维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自我国集体协商工作开展以来,工会代表职工维护劳动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标泛化,手段软弱等原因,我国工会的职业经理机构与其所代表的职工利益...

作者:梁晓勇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