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内容:通过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理论的研究,分析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形成机理;利用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将传统回归模型无法考虑的空间因素纳入模型,量化各变量对于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对地区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探讨。
地区收入差距问题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突出,收入差距过大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三大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东、中部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实物资本积累比例和人力资本积累比例,但人力资本占主导地位;影响东、西部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所以提高中、西部的人力资本存量是解决地区收入...
本报告描述了2009~2018年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特征及地区发展概况,测算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地区差距、来源结构与总体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不平衡问题凸显;(2)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在长达十年时间内未见明显缩小,来源主要是不同地理区位的组间差,东部地区内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小,中、西...
本文内容为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实证研究成果汇总。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地区相对差距变化:第一阶段(1952 ~1 9 7 8年)是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阶段;第二阶段(1978 ~1 9 9 1年)是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阶段;第三阶段(1992~1995年)经济发展差距重新出现上升趋势。其次分析了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特点:第一,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性与不平等性是一个典型的多维尺度现象;第二,改革以来中国主...
工资收入差距表现在各个层面,包括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所有制之间以及群体之间,其中地区工资收入差距最为复杂。本书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发展演变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四大区域和八大经济区工资收入差距进行了统计分解;在对地区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的...
本文对工资收入差距概念及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包括工资收入的统计口径、统计方法以及本书研究数据的选取;分析现有测量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标及其各自特点;介绍国内外对于工资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本书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主要内容以及全书的篇章结构等。
本文主要内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建立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经济系统协调度测量方法,构建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模型。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