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国近代     检索到  374  条相关信息

中国近代化的百年中,面对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曲折发展中,传统的乡村秩秩序和格局被打破,新的秩序和格局尚未形成,农村社会表现为转型发展中的颓废和没落。工业文明的兴起取代农耕文明即便是历史的必然,但农耕文化穿过近代直至今天仍然根植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对农耕社会改造”不是放弃农业和乡村,而是在更高层次、用现代理念开创新型农业文明和现代乡村社会...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09-01

中国要现代化,本身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重要变革,以适应发展工业和现代城市的要求。但是,传统农村经济完全凭借自己内部因素是难以实现这个变革的,这一定要借助于新型工商业的拉动。但问题恰恰在于,现代工商业的拉动力量远远不足。于是中国近代工农—城乡关系出现如下 “怪圈”: 一方面,传统农业部门和农村经济需要现代工业和城市经济的拉动才能向现代转化,并引发全部经济进入...

作者:林刚 出版时间:2020-09-01

所谓陵园,就是以陵墓为主要纪念物及审美游赏对象的园林。陵园种类等级很多,目前同人们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对城市形象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各类“烈士陵园”。中国历代陵园建筑风格多从古制,只有近代广州先烈路一带若干烈士陵园采用了西式风格的纪念性建(构)筑物,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一改中国5000年之风格形制,体现出可歌可泣反封建之革命精神,展现了勇于争取民主共和之革命...

作者:杨宏烈 出版时间:2013-03-01

回顾历史,从两方面分析便于看清楚问题所在。一是近代工业的发展;二是吃饭和就业问题的解决。首先看近代工业发展方面。中国的近代工业化一开始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国内外条件下。体现在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资金积累、市场、原料三方面。第一,初期不能不把有限资金投入军事工业。第二,资本积累因无国外市场,只能靠国内市场——农村,而这又只能建立在农民家庭经营、农业、农村手工业的繁...

作者:林刚 出版时间:2020-09-01

广东省委宣传部曾通过问卷式的网上调研,得到骑楼乃广东首位物质性的十大名片之一。800多万张有效选票一致认可:分布南中国的骑楼、骑楼街、骑楼墟、骑楼镇、骑楼城、骑楼大都市,实乃中国近代化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它是在革命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后,国人热烈参与世界经济文化活动,发展商业、发展工业,以国家公民的自豪感投身建设中华国家大同,取得伟大成就的里程碑式的一道亮丽...

作者:杨宏烈 出版时间:2013-03-01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重工业和生产资料产业,要依赖当时的主干产业即棉纺工业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主干产业的棉纺业,又依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农村、农民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和制约了现代部门的发展。

作者:林刚 出版时间:2005-10-01

作为20世纪80年代勃兴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然从小小的幼芽成长为枝叶繁茂的大树,学者队伍日益扩大,领域范畴逐年拓展,理论迭兴、精品辈出,亮点和热点层出不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总结学科发展经验、传承学术研究脉系、梳理史学规划方向,2013年6月20~24日,由中国城市史研究会等单位主办,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承...

作者:丁芮 出版时间:2014-09-01

本文是对“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学术研讨会”的综述。会议论题集中,与会学者就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地权分配、租佃关系、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展示了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若干新的理念和观点。

作者:张艳 出版时间:2012-1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