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脱贫攻坚】沪滇扶贫协作的“丽江模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8  编辑:霍刘锦

    自2017年底丽江市与上海市杨浦区结对帮扶以来,丽江市借助沪滇扶贫协作平台,深化两地对接交流,深耕产业合作,并强化资金综合效益,通过双方近两年的共同努力,沪滇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异地产业扶贫促脱贫

  “这个大棚接种了4800多棒木耳,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采收了,这一棚收益估计有5万多元。”在丽江市永胜县六德乡沪滇扶贫协作食用菌种植基地,看着长势良好的木耳,六德乡营山村委会大石桥小组村民兰从高喜出望外。

  永胜县六德乡沪滇扶贫协作食用菌种植基地是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六德乡地处山区,土地资源匮乏,为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和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参与度,该项目整合了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2300万元及县级配套涉农资金300万元,采取“上海杨浦区帮扶+中源公司产业引领+六德乡尚云合作社经营+建档立卡户参与”的模式,以异地带贫的方式与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公司”)合作,建设了98.5亩食用菌种植基地。  

兰从高在大棚内看木耳长势。新华网 和红艳 摄

  据了解,该项目覆盖六德乡八个村委会的1000户建档立卡户,3-5户分配一个大棚,由中源公司托管,并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保底收购,平时农户要参与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最终产生的收益根据每户务工所付出的劳动进行统一分配,每年户均可获得收益4000元。

  “项目根据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与管理所付出的劳动进行收益分配,主要是为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中源公司董事长彭宗林介绍,去年以来,该公司进行了12场食用菌种植相关的培训,通过培训及到公司务工学习,目前已有187户农户在家里建棚发展食用菌种植。

  就业帮扶防返贫

  由六德乡尚云合作社与中源公司合作建立的扶贫车间,作为项目实施平台发展食用菌产业,解决了建档立卡户收入和转移就业问题。此外,农户通过技能培训后可在中源公司相关车间就业,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2100元。目前,共吸纳533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务工,长期稳定就业为63户。

  “以前家里主要种植稻谷、玉米,一年到头收入很少,现在一年能赚6万多元。”目前,兰从高跟妻子都在中源公司务工,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加上食用菌种植基地的收益,兰从高对今年脱贫很有信心,他计划后期在自家田里也发展种植食用菌。

农户在中源公司其它车间务工。新华网 和红艳 摄

  “沪滇协作项目既可以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促脱贫,也可以扩大企业产业规模,达到双赢。”彭宗林说,下一步公司要结合乡村振兴,把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帮扶贫困户,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从而防止贫困户返贫。

  上海第十一批援滇干部、永胜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晨介绍,2017年至2019年沪滇协作对口帮扶永胜县共投入资金7515万元,下一步沪滇协作项目将加大对永胜县食用菌、肉牛等特色产业的帮扶,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智力”支持,拓展消费扶贫渠道。

  六德乡沪滇扶贫协作食用菌种植基地只是沪滇扶贫协作促丽江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缩影。2017年底结对帮扶以来,按照“中央要求、丽江所需、杨浦所能”的基本原则,上海市及杨浦区共安排对口帮扶资金2.33亿元,共实施67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级文化及卫生、劳务协作等方面,3.8万多贫困户直接受益。

  内容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亚梅 刘坤雨

  主编:张 虎

  终审:马丽红


内容时间:2019-11-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