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一条条“巨龙”蜿蜒盘旋,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庭院错落有致,一幅幸福安乐的乡土画卷呈现在了记者的面前。
瓦厂乡,一个离县城52公里,下辖5个村委会的山区乡。过去,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山高路远、贫穷落后也成了它的代名词。
据瓦厂乡党委书记罗会高介绍,为突破这样的困局,结合乡情实际,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加大路网、电网、住房建设力度来带动全乡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我刚开始在村上当文书的时候没有公路,去县城开会只能走路,现在好了,公路通到每家每户。”曾当过瓦厂乡村干部的桑应华感慨地说。现年77岁的他,1965年开始在瓦厂村当会计,见证了全乡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据他介绍,从320国道到乡政府驻地的公路于1986年挖通。当时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国家又缺乏建设资金,是村民纷纷到顺濞河里淘沙子,投工投劳架起了瓦厂桥,才让公路得以贯通。刚通路时,乡境内只有两辆车。
1998年,从乡政府驻地到最远的瓦泥午村的公路正式贯通,全面开启了全乡进入“公路时代”的历史。
多年来,瓦厂乡从努力贯通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到大力开挖村组公路,再到全面实施入户公路,已经形成较为便利的交通路网。
目前,全乡已有33条县乡村三级公路,其中县乡公路2条、乡级公路1条、村组公路30条149公里,180多户农户开上了私家车,群众出行条件大为改观。
基础设施蜕变带来幸福生活。
住房条件全面改善
“我儿子身体不太好,孙女已经上初中,祖孙三代人一直挤住在那间又破又旧的老房子里。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从不敢想象自己也能盖新房。现在,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可以搬进新房了。”通过新房验收的瓦厂村村民郑桂英激动地说。
2018年初,郑桂英的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得到了1.5万元建房补助。乡妇联根据她的特殊情况,还积极向县妇联为她申请了6000元单亲母亲建房补助。通过多方努力,他们一家三口终于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新房。
像郑桂英户这样存在建房困难的农户还有很多,近年来,随着建档立卡户、残疾人户、低保户等农户的危旧房改造政策落地实施,他们的住房难题得以解决。目前,全乡共有211户农户完成了危房改造项目;860户农户完成了住房质量巩固提升项目;共有132户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屋。
电网覆盖每家每户
“通电前,明子、马灯、石墨灯、煤油灯就是我们的照明工具。刚通电时,买得起电器的农户寥寥无几。当时我们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大家都挤到我们家看电视剧。”乡供电所退休职工桑体忠说。据他介绍,乡政府驻地于1988年通电,通过四年努力,全乡5个村已实现全部通电。?
30年过去了,全乡开展了4次电网改造,从全乡不通电,到各类家电走进千家万户。电网的覆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
7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关心、支持下,瓦厂乡从不通公路,到村村户户通公路;从不通电,到家家户户通电路;人民群众从吃不饱、穿不暖、住茅草房,到不愁吃、不愁穿,家家户户有安全稳固住房。瓦厂乡基础设施三蜕变,势必带来群众生产生活的蝶变。
内容时间:2019-10-1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