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蝶变小乡镇 破茧展新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之甸沙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8  编辑:霍刘锦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壮阔史诗中,我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建乡最晚的甸沙乡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立足乡情,与时俱进,艰苦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壮阔史诗中,我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建乡最晚的甸沙乡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立足乡情,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实现了“集镇从无到有”,交通从闭塞到四通八达,产业从基础薄弱到蓬勃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今天我台为您播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之甸沙篇《蝶变小乡镇 破茧展新颜》。





甸沙乡位于寻甸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1980年,成立之初的甸沙集镇仅有0.5平方公里,长居人口1500余人。


原甸沙政府工作人员:医院没有,没有医院,当时有个合作医院,合作医疗刘桂英就只有一个人来当医生,那时候学校是在那边,一个老房子用木头建的两楼(两层), 用木头建的三楼(三层)房子。



因起步慢、自身条件差,集镇配套设施也是全县最差的。集镇范围内没有任何一条水泥路,水电设施非常简陋,大多数居民用不上电灯,集镇的居民住的基本以草屋、土房为主,平时的生产生活必需品都必须到县城购买。



原甸沙政府工作人员:当时就是有七八十公尺的路街,现在我们的街面是有多少。直过去的三条,三条直下来的街,横过去的是有四条,那边有个大超市,低下(下面)有个大超市,现在又在那里开了一个,三个大超市,哪样没有,样样有,讲卫生条件,现在专门有一伙人,专门找几个人扫着街,就像大城市里一样。


多年来,甸沙乡坚持规划先行、布局科学、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理念,把集镇建设作为辐射、带动全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龙头来抓实抓好。集镇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正向高速节点集贸强镇迈出崭新步伐。
2000年以前,全乡进村的道路没有一条硬化过,雨季泥滑路烂,旱季尘土飞扬,通村道路公路通而不达、达而不畅一直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拿集镇至老村村委会的道路来说,全长25公里的道路承担了平均每年全乡40%的烤烟、上千吨马铃薯等农特产品的运输任务,严重制约了沿途村委会的发展。

原甸沙政府工作人员:当时它的口号是,若要富修公路,有一部分人想不通,会不会修了公路毁坏森林。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甸沙乡发展与生态建设双向并重互利共赢:交通建设土路变柏油、马路改高速,互联互通致富路搭载甸沙人民跨越前行;生态保护截沙护土、绿染荒山,勇护一潭清水如明月。

甸尾村农农户:作为在海尾这个农户,觉得感到相当亲情,相当温暖,因为碧波荡漾的海水,绿油油的青山哺育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2010-2011年甸沙乡严格落实各种项目造林成林后,清水海水资源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8.6%,蓄水能力大大得到提高。生态好了,甸沙的高原农特产品深深的吸引住了各地消费者的目光,绿色无污染也成了最闪亮的身份名片。甸沙的老百姓抓住市场需求,开拓思路,大力发展绿色种养殖,让自己的钱袋子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


兴隆村委会工作人员: 我们这个村原来是这些土地都是种玉米,但是玉米的收入不高,每亩收入可能在一千到一千一左右,但是从2011年以后我们就成立了合作社,把这个土地全部流转过来载甜脆柿,还有大树杨梅,现在的杨梅树已经是成功了,甜脆柿也成功啦。现在的经济效益比原来的增收了是两千到三千元之间,平均每亩可以达到三至五千的收入,我们这个村的老百姓从大树杨梅和甜脆柿就把我们这个村的带动了很多产业,现在我们的日子比原来好多了。



祥福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前供两个小孩读书都觉得非常的吃力, 一到交小孩的学费生活费家里很紧,通过这两三年来我自己也在做这个养鸡,慢慢的走这个创业,一年比一年日子好起来,小孩子读书我们也不担心这学费了,房子也建起来了,我家的变化也确实很大,跟以前比相当大。






甸沙乡一直以来着力在农特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产业兴旺,产镇融合、集群发展,打造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样板间”,下一步甸沙也将会蹄疾步稳的塑造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


甸沙乡党委书记 王家文:甸沙乡地处寻甸县域版图的中间位置,位于“高原明珠”清水海畔。作为全县成立最晚的乡,全乡范围内山高地少,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差,一度时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群众收入水平较低。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乡39年近40年来,甸沙乡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立足乡情,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实现了集镇建设“从无到有”,从交通闭塞到今天的四通八达,从产业基础薄弱到今天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从贫困乡到今天的脱贫摘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农业总产值相比建乡时增长67.3倍,财政收入增长53.9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4倍,烤烟收入增长了781倍。新时代,随着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红利越加释放,以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代表越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甸沙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大跨越发展机遇。甸沙广大干部群众决心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再谱新篇。紧紧咬定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打造“三区一乡”三大发展目标;按照生态立乡,交通活乡,产业富乡发展思路,持续巩固红大烤烟、优质马铃薯等传统产业,确保两项年产值亿元以上;继续深化发展以甸沙甜脆柿、黄梨、苹果、大树杨梅、泡核桃和工业辣椒、鲑鳟鱼,“五果一椒一鱼”为代表的甸沙特色产业;加大构树、花卉等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扬甸沙教育优先发展、社会治安优良、民族团结进步三大工作亮点,坚决与县委、县政府政治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为真正实现寻甸正中、山水之源、魅力甸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容时间:2019-11-0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