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老集寨乡:微镜头下的“安居梦”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5  编辑:霍刘锦

    夏日的绿,在山水间镶嵌了一份鲜活;天空的蓝,在苍穹间渲染了一片纯粹;墙壁的黄,在大山深处打开了一幅妙笔画卷。

【镜头一:坝力的传奇之路】

  5月20日,老集寨乡173户村民喜气洋洋搬迁入住到坝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别致的新房有序地静落在那兰水库旁,干净宽敞的道路把原本陌生的左邻右舍连成了一家亲,一座全新的村庄在党的政策下闪耀登场,将在未来的时光中演绎更加美丽的故事。

  连日来,搬迁户们都按捺不住内心深处的激动,每天打扫新房卫生、购置新家具,看着“新家”的模样,畅想未来的幸福日子,嘴角自然地挂满了满意的微笑。

  “易地扶贫搬迁让我们住进了新房子,路铺好了,电也通了,自来水拉进家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坝力安置点搬迁入住群众满怀激情地说。坝力从一片荒芜华丽之地崛起为一座别致的新村,仅经历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段传奇之路。坝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全县第一大安置点,全州第二大安置点,于2018年5月初进行场地平整,于10月初实施主体工程的建设,项目总投资是5028万元,其中房建资金2247万元,公建资金2781万元。目前,乡党委、政府加快安置点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卫生室、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建造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搬迁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实现由“基本温饱”向“幸福温暖”升级。

  当坝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73户村民搬迁入住后,标志着老集寨乡易地扶贫搬迁544户2566人全部搬迁入住。住房安全、村寨整洁、出行方便,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多年期盼,也开启了老集寨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老集寨乡是一个深度贫困乡,距金平县城121公里,国土面积323.4平方公里,居住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六种民族,辖7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6974户30526人。2016年前,老集寨乡大部分村组的基础设施还十分滞后,群众生存环境恶劣、产业发展难度大、贫困发生率高。老集寨乡为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扶贫困境,不断砥砺奋进,因地制宜,精准锁定搬迁对象,走出一条以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的扶贫新路子,经过三年的日夜奋战,全乡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如期实现搬迁入住。

【镜头二:箐边的逆袭之路】

  时间倒流,把过往回放,只为更加充满力量地前行。老集寨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带给群众的不仅是居所的改变,更是美的逆袭。2017年9月13日大清早,箐边村的搬迁户徐忠文就在新房里忙活起来。他不仅是箐边村的村民,更是坪寨村委会的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村干部,在未搬迁之前他一直被贫穷所困绕。箐边村长年受地质滑坡的威胁,村民在不安与自卑、贫困与焦虑中度日,但他们从未放弃过搜索拔出穷根的方法。箐边村距离村委会4.8公里,距离乡政府28公里,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全村共45户218人,全部为彝族,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箐边村原址建筑布局整体较为杂乱,村内建筑多为一层建筑,建筑质量较差,多为临时搭建住房以及砖木结构为主的住房。加之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资料匮乏,并且存在着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焦急的不只是箐边村民,还有乡党委政府,只是大家都在默默地努力,都在等待一个声音,等待一个方向,等待一个时代。

  为了让群众摆脱恶劣的居住环境,逐步实现脱贫致富,老集寨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之举,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贯穿于安置区选址、安置模式选择、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全过程。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箐边村45户群众进行整体搬迁,整齐排列的45栋新房,宽敞的水泥路,标准的篮球场,统一规范的养殖区,一双魔术之手在一片本空无一物的土地上瞬间创造出一幅崭新的新村画卷。自此,村民们开始告别风雨漂摇的穷苦日子,实现了风和日丽的“安居梦”。

【镜头三:石灰窑的蝶变之路】

  一些记忆,沉浸着苦涩的味道,并给人智慧和前进的勇气。回首旧时,石灰窑村作为老集寨乡最遥远、海拔最高的村寨,距乡政府驻地32公里,有农户61户26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8户254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2016年前,这个地处老林深处的落后村冷冷清清,家家土墙房、处处泥泞路,“天无三日晴,路无三日通,人无三分银”这就是石灰窑村的真实写照。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状尤为突出。吃水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的问题,成了很多贫困户的贫困根源。这里除了空气好、植被好之外,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点赞的,有的只是森林之下隐避的愁容和苦难,人们世世代代过着封闭落后、一贫如洗的生活。2016年后,石灰窑村在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中演绎出一段不再“遥远”的脱贫致富“变形记”,如一朵莲花从淤泥中清雅绽放,呈现出一片人景和谐、活力迸发的全新图景,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乡党委政府的好决策。2016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老集寨乡党委、政府从最急需、最紧迫、最成熟的角度考虑,积极向上级争取到石灰窑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易地搬迁相关政策科学定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户型根据农村实际及群众意愿统一规划,完善雨污管网建设、道路硬化、活动场所建设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聚居点功能,美化居住环境,改善交通道路,61户瑶家人从旧村搬入了新村,从旧房搬进了新房。同时,为确保“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老集寨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中草药发展之路,采取“农户自主发展,政府奖励扶持”的方式,及时多方争取资金,大力发展适宜本村发展的高寒山区特色产业,积极引进野生山七、重楼、草果、油茶等特色中草药产业,有效解决了后续产业增收问题。

  如今,走进石灰窑村,已无法触摸到曾经落破的旧貌,显现眼前的是崭新的“画风”,瑶家人也通过中草药种植鼓了“钱袋子”,过上了美好富裕的生活。


内容时间:2019-07-3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