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8  编辑:霍刘锦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孔晓宏)2017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新建云中村板栗地、清水河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随着工作的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战局渐渐由“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得好”方向转变。为此,碧安乡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渠道,打出五套“组合拳”,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怎么稳、怎么富,怎么才能过得好”的问题。

龙头企业带动,入股专业合作社。碧安乡结合土地、气候、劳动力优势,大力培育本土特色产业,进行易地搬迁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板栗地、清水河安置点共计243户易地搬迁农户按照每户1000元标准入股碧安乡静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发展种植无筋豆170余亩、甘蔗250余亩、西番莲100余亩,通过比例分红、务工收入实现搬迁农户“稳得住”。

争取沪滇项目扶持,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通过争取上海市对口支援景谷县新增项目,投资600万元在易地搬迁农户房顶建设80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覆盖板栗地、清水河安置点共264户,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入达65.28万元。

提高群众开放意识,加强转移就业。开展政策、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开放意识,加大劳务输出。截至目前,碧安乡在集中安置点开展政策技能培训228人次,引导介绍就近务工275人、自主创业4人、输出9名年轻人到上海企业务工。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消化,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安置点共开发出225个公益岗位,按照考核后每人每月兑付300元发放劳务报酬的方式,切实解决安置点卫生、道路保通、森林防火以及农户增收等问题。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养殖产业。通过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板栗地、清水河安置点建成猪圈303间,户均25平方米,目前正积极与景谷县正兴镇成人技校协商,通过成立合作社、养殖仔猪、回收肥猪的方式,预计实现户均10000余元的毛收入,切实解决搬迁群众“怎么致富”的问题。

加强土地流转,夯实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基础。一方面,积极导农户与安置点附近农户通过租赁、共同开发等方式流转土地,以种植烤烟、甘蔗等经济作物,促进搬迁农户就地就便增收;另一方面,依托“四果一豆”政策,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搬迁农户”的发展模式,动员农户与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在迁出地的自家承包地种植“四果”,即:西番莲、芒果、柠檬、坚果。目前,搬迁农户已种植“四果”共900余亩。

富邦乡:“火塘夜校”点亮易地搬迁点的夜晚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斯 文/图)近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邦乡团委联合乡妇联在富邦乡赛罕村佧霍易地搬迁点开展“火塘夜校”志智双扶青春助力脱贫行动。

活动中,乡团委负责人结合易地搬迁相关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脱贫攻坚政策,从问答中加深农户对相关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并与大家分享交流在建设佧霍集中安置点的小故事,希望安置点的群众能“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共同建设幸福小康生活。活动期间,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还为大家宣传草地贪夜蛾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群众如何用药,确保出现病虫害得以及时防治。

据了解,富邦乡赛罕村佧霍集中安置点为城镇化集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涉及赛罕村科美、老缅、青山、河边、昔丙5个迁出点,共165户630人。下一步,富邦乡团委将继续开展“火塘夜校”志智双扶青春助力脱贫行动,让搬迁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激发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宁洱: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王正松)  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按照“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户一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走“长短结合、立体复合、扶贫与县域经济融合”的发展之路,抓实茶叶、咖啡、烤烟产业提质增效,巩固猪、鸡、牛、羊等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特色水果、生物药材、澳洲坚果等产业,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201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9.48亿元,认定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5家,三品一标数量达47个,农业专业合作社408家,全县85个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牢牢抓住贫困户增收的“牛鼻子”,通过实施“311”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生态补偿等帮扶措施,实现11441人产业脱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523.69元增长到2018年的8948.22元,增长153.94%。

西盟:贫困户学“托管式”养蜂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艾嘎 汤保凤 文/图) 近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为期40多天的中蜂养殖培训班举行结业典礼,100多名学员在接受考核后,有65%的学员达到了管理200群蜂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大家想养蜂、能养蜂的信心。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在勐梭镇班母村中蜂养殖繁育基地举行,大家系统学习了《蜜蜂生物学》《中蜂的四季管理》《中蜂的病虫害防治》等理论知识,以及蜂巢布置、育王技术全程操作、焊巢础、开箱全面检查和箱内卫生清理等操作。

西盟县中华蜂养殖项目经理普光伟告诉笔者:“此次培训班,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年纪最小的19岁,佤族、拉祜族、傣族和汉族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结构复杂,所以培训班把年纪大、不识字的、不懂汉话的归为一组,以实践操作为主,争取让大家都能多学点技术增加收入。”

西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水充沛,植物生长周期长,花期长,无污染,是中蜂理想的自然栖息地,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西盟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受益”为核心,以云南丁氏蜂业商贸有限公司合作,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按照“托管式生产、孵化式培训、精品式打造”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蜜蜂产业,2018年投入扶持资金3200万元,养殖中蜂40000群,带动5118户15561人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300元,中华蜂养殖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内容时间:2019-07-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