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8  编辑:霍刘锦

中共东川区委书记 胡江辉

针对“一方水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困境,东川区一次性决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740户32771人。面对搬迁规模大、任务重、起步晚等困难,东川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党的建设贯穿易地搬迁全过程,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融入”目标,敢闯敢试、苦干实干,既兑现了如期完成搬迁的“军令状”,又交出了脱贫攻坚的“满意账”。

一是强化组织凝聚力,聚焦“搬得出”全面发动。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向有脱贫任务的146个村派驻科级干部包村,全面统筹村级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着力解决乡镇到村级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在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选派三分之二的机关干部组成815人“先锋队”驻村宣讲搬迁政策,听取搬迁意见和发展意愿,帮助算清搬迁后经济收入账、生活改善账、子孙教育账、医疗养老账,打消顾虑,实现“不愿搬”到“我要搬”的转变。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力,聚焦“稳得住”贴心服务。坚持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覆盖,按照“集中安置点党工委—社区(小区)党委—楼栋党支部—楼层党小组”组织体系,成立1个移民新区党工委,下设3个社区党委、28个楼栋党支部、118个楼层党小组,把支部建在楼栋上,确保搬迁有组织引领。按照一站式服务标准,组建安置点为民服务中心,带动1028名党员,为搬迁群众就业、社保、就医、教育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强化组织号召力,聚焦“能脱贫”带动增收。把易地扶贫搬迁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压紧压实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包保责任,精准找岗、引岗、送岗、稳岗到户到人。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服务站,采取“服务窗口+劳务公司+企业+易地搬迁农民工”的模式,由劳务中介企业统一对搬迁人员进行管理和组织安排就业,实现“户有一人就业”目标。四是强化组织影响力,聚焦“可融入”创新治理。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聚焦易地搬迁进城安置社区群众思想观转变难、内生动力激发难等问题,实施以“讲感恩、讲诚信、讲法治”和“比发展、比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新民风”建设。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开展“五星家庭”“法治文明小区”创建,开设“五星超市”6家,发放积分卡6000余张,受益群众26917人,激发了搬迁群众对小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党建工作统筹不到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建引领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思维方式变革的成效还不够好。二是党建基础保障不扎实,党的组织体系需进一步理顺,活动场所有限制,组织生活不正常。三是党员能力素质有差距,多数进城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融入城市速度慢,自我发展、管理、服务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

下一步工作中,东川区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服务提升,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一是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基础保障。统筹谋划党建与搬迁服务“双巩固”,进一步理顺组织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基础阵地设施,建设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站点),依托村史馆、党员活动室,建成党员教育阵地集群;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员日常教育,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优秀青年党员;参照城市标准,落实安置点党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保障。二是完善管理体系,融入城市发展。突出党的领导,合理完善设置管委会下设中心(办所),完善建立城市社区组织,坚持党建带群建,构建党组织领治、搬迁群众自治、其他组织协治、物管公司参治的“四方共治”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党建引领、新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区委牵头召集搭台,定期收集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整合部门资源,提供服务清单,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大学、互助协会,推进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融入城市发展。四是坚持党建引领,稳步脱贫致富。抓实“党建+产业”,统筹成立扶贫开发公司,流转搬迁群众土地,培育规模化农业产业,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实现产业创收;抓实“党建+就业”,推动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就业服务站建设,提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组织化,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内容时间:2019-08-2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