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丹心浇注脱贫花---壶关县店上镇西汉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孝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4  编辑:曹亮亮

       深冬时节,虽然室外天气寒冷,但在壶关县店上镇西汉村内的40多个温室花卉大棚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绿油油的康乃馨枝叶正生长旺盛,村民们精心管护,忙碌不停。 

  从种玉米到养鲜花,从农民变股东,这里的村民靠着鲜花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大家伙儿都说:“这样的好日子,是建孝带着我们闯出来的!” 

  村民们口中的“建孝”,就是一心为民、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西汉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孝。在他的带领下,西汉村通过花卉种植助农脱贫增收,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村、全县脱贫攻坚模范村、全市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先进单位、和谐稳定先进村等。   

       凝心聚力强堡垒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西汉村的“一班之长”,张建孝深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对村子发展的重要性。 

  好的制度,关键在落实,关键在人。张建孝从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以构建“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和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为突破口,打造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党员队伍。 

  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张建孝的带领下,制定出台西汉村村规民约,实施西汉村“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实施六化工作法,建立财务开支实名报销制、村民会议代表制、计生工作岗位责任制等,实现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同时配以相应的监督机制并由专人负责执行落实。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明显增强,使得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 

  变管理为服务,倾听百姓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所急所盼。张建孝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积极兴建活动场所、配备活动设施,通过定期聘请农业专家等方式,对党员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不但让广大党员掌握了农业技术,成长为致富能手,还向其他村民传播政策与技术。 

  “工作应以大局为重,在平时工作中,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群众利益的事不做。”张建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群众的重大事情,他充分发扬民主,及时征求村班子成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多年来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 

  为了提高为群众办事的工作效率,改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张建孝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每位村干部做到面带笑容接待、耐心接受询问、承诺办结期限。通过不懈努力,村“两委”班子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称赞。  

 “花样”扶贫促增收 

  店上镇西汉村是典型的旱作农业村,土质盐碱化、沙质化程度严重,极不利于耗水型农作物的生长。加之当地农民固守落后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农业产量低,人均收入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村民们的辛劳、痛苦、无奈,让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张建孝心中最终爆发出山一般的信念和力量。 

  “我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建孝在电视上看到有农民靠种花卉致了富,他便有了在家乡种植花卉的想法。于是,结合村里实际和现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建孝带领西汉村村民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西汉村“三改一建”综合改革试验,通过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确保西汉村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目标。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汉村以产业资金扶持,金融贴息贷款投入,开垦了100多亩田地,修建了44座四季大棚,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康乃馨花苗60万株,年产200万枝康乃馨鲜切花,成为本地最大的康乃馨鲜切花种植基地。西汉村也被列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扶贫定点观测点,省级2017年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试点,全省产业扶贫示范点,“五有”扶贫示范村,省、市、县资产收益扶贫示范点等。 

  土地入股、村民分红、务工收入,西汉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心系民生办实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质上就是引导村民改变生活习惯。”在任职的十多年时间里,张建孝始终不忘为民谋福利,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落实民生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关注弱势群体,努力改善并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定要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为兑现对西汉村村民的承诺,张建孝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通过自筹资金、争取专项资金,为村民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村250余户,670口人的吃水难问题。 

  发动群众,共同劳动,修通了全村大街小巷合计1500余米路面,对于一些未硬化的路面,也及时进行水泥硬化,为全村群众解决了出行难、运输难等问题。考虑到村民上地劳作道路泥泞,农耕机械运输不畅,张建孝带领党员干部修通了1500余米田间道路。 

  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铺设入村出村道路1900余米,极大地改善了道路状况,在村庄间隙和道路两侧,进行见缝插绿,提升了村庄形象,同时加大了垃圾的清理力度,并建立了垃圾清运长效机制,放置村庄固定地点垃圾收集桶,给村民提供了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为给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环境,张建孝多方筹资,修建了村民健身广场,并添置了各类体育器材5套,大力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体育事业。他时刻关注村内困难群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在村里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是党员干部,就要把心掏出来给老百姓看。” 

  如今,张建孝用自己的一颗心,将西汉村村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内容时间:2020-01-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