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兴和县产业扶贫工作综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3  编辑:曹亮亮

兴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扶贫县,也是国家备案的革命老区和自治区深度贫困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兴和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壮大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扶贫效果,在带动贫困户增收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县建档立卡系统内贫困人口7522户17377人,未脱贫2250户5314人,退出重点贫困村60个,贫困发生率降至1.97%。

发展主导产业:探索“点餐式”打好“特色牌”

在兴和县南部山区的店子镇朱家营村,村两委班子经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科学评估地域优势,因地制宜确立了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思路后,向上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大力发展营子川合作社,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贺龙介绍,2018年合作社营业额达45万多元,向村委会交付集体经济资金5万元,带动了村里7户贫困户就业。为实现朱家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在村中420亩旱改水项目实施后,还利用开渠引水的办法新增水浇地130亩,并积极响应村民意愿,购买了价值30万元的农耕机械,为种植1500多亩撂荒地奠定了基础,也为打造小米、豆类等农产品品牌提供了产量保障。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兴和县从2016年到2018年兑现“点餐式”发展补贴资金7201.8万元,覆盖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其中,2017、2018两年累计为贫困户调购牛3296头、驴1317头。同时,为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产业收入,兴和县还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贫困户办理了养殖保险。今年,兴和县继续加大“点餐式”扶持力度,引导贫困户既发展适销对路的“短、平、快”的“种、养、加”项目,又与长远持续产业相结合,在原有每户补贴5000元的政策基础上,调整为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贫困人口每人支持额度不超过6000元,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每人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元。目前,已拨付兑现“点餐式”项目资金2314.5万元,其他补贴资金依据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验收情况及时兑现。

发挥带动作用:扶持“领头雁”培育“生力军”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入股分红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特色养殖、种植项目,是兴和县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县有59家企业和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共带动贫困户2194户4856人。

同时,兴和县积极加大农牧业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农牧业产业项目12个,其中,落地投资项目8个,引资额26.15亿元。包括总投资12亿元的大北农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已完成4栋圈舍建设,具备存栏原种母猪3000头,年出售育肥生猪8万头的规模,可提供40个工作岗位,带动贫困户182户506人,人均增收1700元以上;总投资6.4亿元的沃圃生无土栽培蔬菜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带动429户972人,人均增收1625元;总投资1.5亿元的东亦达公司肉驴养殖项目,建成后可带动贫困户151户382人,人均增收1950元以上。

此外,围绕产业扶贫,积极开展扶贫小额贷款,累计放贷3.8亿元,惠及贫困户3451户。光伏扶贫新建35个村级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惠及贫困户9246户。

发掘多重举措:打造“聚宝盆”栽下“摇钱树”

兴和县2018年投资2590万元实施产业类项目50个,惠及贫困对象2799人。今年实施了两批产业项目共计56个,总投资9284万元,惠及贫困对象2392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实施第一批京蒙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6025.5万元,惠及全县3个乡镇17个贫困村1196名贫困人口,目前,3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4月27日,大库联村党支部举行“携手共建同心林 乡村振兴助脱贫”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在村党员、部分贫困户及村民一同参与,种下了1000多株果树、李子树苗,培植集体经济林,美化乡村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为了培育长远产业,确保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受益,兴和县因地制宜,重点在南部乡镇发展金红苹果、李子等经济林种植,目前完成经济林种植21100亩,其中,乔木经济林9300亩,庭院经济林2000亩,灌木经济林4800亩,嫁接经济林5000亩。

扶贫先扶志和智,志智双扶才是脱贫之道。为了更好地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掌握农牧业产业科技知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按照县委政府对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四月,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成立了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紧抓春季农闲时机,深入各乡镇进行科技大培训,拉开了2019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科技培训序幕。此外,兴和县还从驻村工作队队员和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村组干部、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中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322名,每个贫困村根据贫困户数量确定了1-2名产业指导员,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开展种养业等技术指导服务。技能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农民专业素质,提高了种养殖技术水平与生产技能,转变了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更加坚定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兴和县委政府突出抓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加快发展扶贫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提升乡村产业富民兴村带动作用,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为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支撑,从根本上确保了脱贫效果的持续稳定。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扶贫项目在兴和遍地开花,在政策喜雨的滋润中拔节孕穗,将结出富民强县的累累硕果。


内容时间:2019-12-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