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锡勒乡旺牧养殖合作社“牛气”十足——创新模式带动贫困户养牛脱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2  编辑:曹亮亮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锡勒乡旺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哞……哞……哞……接连不断的牛叫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数百头牛被圈养在一个个标准的牛栏里,有的牛儿躺卧着休息,有的从牛栏里露出头正悠闲地吃着草。工作人员加填草料、清扫牛舍、清理牛粪等,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围绕“养奶牛、促脱贫”,锡勒乡多次组织贫困户代表召开会议,全面征求意见,广泛咨询奶牛价格,与合作社协商由“托管”基地统一购进优质高产奶牛,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饲养。这种产业扶贫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扶贫资金的运行风险,成为政府实现高效稳定脱贫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把地区的品牌优势、品种优势迅速发展扩大形成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增长。

“在2018年,我们利用政府拨付的70万扶贫资金与旺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每年按照年收益8%的比例,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6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今年,通过中国人保寿险结对帮扶,每户贫困户自筹5000元便可领养到一头奶牛,寄养在合作社,实现了户均年收入增加1888元。贫困户既有资金保障,又有政策支持,我们发展养牛有了更好的基础条件,也使贫困户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宽,日子越过越‘牛’!”锡勒乡忽来报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勇深有感触地说。

旺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胡明告诉记者:“2017年,合作社结合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开始发展寄养奶牛产业,252名贫困人口共寄养奶牛252头。今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又向150名贫困户和13个村委会共捐赠200头奶牛寄养在合作社,合作社共有930头奶牛,其中托养的奶牛有452头,贫困户将奶牛寄养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奶牛通过规模化、封闭式饲养,每天产奶量可达6.5吨,并通过订单销售到伊利集团。合作社还新建奶制品加工厂,将牛奶加工成巴氏奶、酸奶、奶皮、奶油、奶酪、黄油、酸油等奶制品出售,多渠道增加收入。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同时整合农民不种的土地,流转成片,用来种植饲草料,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合作社,入社饲养、入社种地,争取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并建设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打造生态养殖观光旅游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把蒙古族的传统奶制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旺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养殖”产业扶贫模式,搭建平台促进了贫困户和专业养殖农场的合作。通过这种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养殖业发展,避免了大多数贫困户因身体不好、家庭困难、缺劳力、缺技术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不会养、不能养、不愿养的问题,而且能保证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使贫困户养牛有劲头,致富有奔头!



内容时间:2019-12-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