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龙井市智新镇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旅游 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4  编辑:陈亚丰

        近日,30多位上海国际摄影沙龙在线的摄影家来到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对朝鲜族传统婚礼和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主题拍摄,这是该村承接的上海游客专门私人订制的一个旅游项目。这几年,具有丰富的朝鲜族文化和延边朝鲜族反日斗争历史资源的明东村现已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明东村的乡村旅游的火爆实际上只是龙井市智新镇乡村旅游的一个侧影。近年来,龙井市智新镇紧紧围绕“依托乡村旅游,振兴乡村发展”的建设目标,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红色教育”“三位一体”发展思路,打造“一村一品”的全域化发展格局,使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该镇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农业体验游,将特色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在龙池村鼓励菜农种植纯绿色无公害的蔬果,以产品的质量抢占市场,将蔬菜大棚进行开放式经营。龙丰村、龙明村、龙池村部分村民转变经营种植方式,在大棚内栽种葡萄、李子、桃等水果,吸引了市民和游客节假日到前来采摘,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工农村、新化村、新安村、吉兴村进行创新水田立体式经营模式,推进稻田养蟹、养鸭等生态模式,开发大米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智新村、明东村、工农村、龙南村大力发展延边黄牛、山羊养殖业。在智新村、新化村,以“千凤园养殖合作社”、“嘉然生态园”为龙头发展山鸡和生态鸡养殖产业……一系列特色农业产业的形成,既丰富了农业体验游内容,也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智新镇依托民俗和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游和红色旅游。围绕中国朝鲜族教育、农耕历史变迁、红色革命传统、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点挖掘智新镇各村故事。为保护传承中国朝鲜族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在明东村成功举办了“明东端午文化节”。旅游节上,结合朝鲜族民俗编创了“蒿香水启蒙施教仪式”,将朝鲜族尊师重教,仁孝礼仪演绎得淋漓尽致。还将朝鲜族传统婚礼、花甲、抓周等民俗文化进行演绎展示,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国朝鲜族独特的民俗魅力。

  智新镇内有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胜地村的朱德海生平展览馆、夺取十五万日元遗址、五卅暴动等;明东村的尹东柱故居、尹东柱生平展览馆、明东学校、革命教育广场等;合成利村“三一三”反日义士陵;琵岩山的一松亭等红色教育基地,是游客了解延边发展史、教育史、革命史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智新镇通过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打造“东山红色主题教育区”等项目,成功打造了龙井市红色旅游的名片。

  除此之外,智新镇还利用地处龙井市近郊和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大多数分布于智新镇辖区内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亚洲万亩果园、滑雪场、草莓葡萄采摘园等资源,打造马蹄山休闲度假区。将该镇的龙海村、龙池村、龙江村、吉兴村的乡村旅游与“三山”风景区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热度。据统计,智新镇现有25家经营垂钓池,共有垂钓池52个,民俗餐饮实体店50余家、乡村民宿20余家、红色旅游景点9处、生态采摘大棚300余栋。近年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可达20余万人。

  在壮大乡村旅游事业的同时,龙井市智新镇还大力开发具有延边特色的民族食品。目前,该外埠打造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有明东七道沟粉条、胜地御芝园灵芝、智新七彩山鸡、工农村蟹田米、龙丰木耳、域峰速冻玉米等品牌产品。智新镇的乡村旅游美了山村,富了村民,成功引领当地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内容时间:2019-10-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