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山沟沟里咋脱贫——赣南老区寻乌县的“脱贫密码”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30  编辑:曹亮亮

       江西省寻乌县,位于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曾经的寻乌县是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沟沟县。今天,寻乌县在同步全面奔小康的新征程中,努力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贫困落后面貌,描绘了小康路上别样的“寻乌画卷”。

  山里人的脱贫“拉锯战”

  刘淦峰是江西省寻乌县留车镇飞龙村村民,这里地处丘陵地区,过去村民多以打工为主。刘淦峰早年也一直在广州的服装厂打工,“那个时候心里始终放不下家里的一儿一女,再加上父亲一直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这让我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2006年,刘淦峰毅然回到村里,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周围打打零工,维持生计。2013年,本以为借着脐橙发展的“东风”能大赚一笔的刘淦峰种植了几百棵脐橙树,开始学习种植脐橙。

  但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眼见着收获在即、致富有望,当地却暴发了严重的果树病害,刘淦峰的脐橙树全都砍光了。“那个时候是最艰苦的时候,觉得做什么都不顺,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刘淦峰无奈地说道。

  刘淦峰的改变源于飞龙村在2016年建设了328亩的大棚蔬菜基地。

  2016年,飞龙村村干部聘请刘淦峰到大棚蔬菜基地种植蔬菜,经过学习,刘淦峰掌握了各类蔬菜种植技术。“来之前也犹豫过,因为以前没种过蔬菜,怕种不好,没想到咱现在还能当上基地的技术管理。”刘淦峰的喜悦溢于言表。

  如今,刘淦峰流转了5亩大棚基地,种植黄瓜苦瓜等蔬菜,一年纯收入达5万元。村里也聘请他在大棚蔬菜基地上班,平时负责60亩基地的技术管理工作,一个月能赚2400元,加上妻子也在蔬菜基地工作,夫妻俩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自己有技术,又有固定销售渠道,希望明年可以多流转一些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把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起来。”对于未来,刘淦峰显得信心满满。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着力点。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对贫困户进行‘产业精准对接’,在与贫困的赛跑中赢得领先。”寻乌县扶贫办主任刘文丙说。

  据统计,2015年以来,江西寻乌累计发放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4916.4万元,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6.8亿元,建立农业产业扶贫基地184个,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42个,发展特色产业12.5万亩,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换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

  “搬迁一代人,幸福三代人”这是写在寻乌县长宁镇强国社区楼栋外墙上的一句标语,道出了搬迁户的心声。

  “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搬出来,因为自己家物质条件太差,现在真的赶上了好时候。”在寻乌县长宁镇强国社区,54岁的王昌财看着明亮的房屋、现代化的家电,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王昌财的老家在寻乌县澄江镇黄冈村,距离县城有50多公里。十几年前王昌财从广东打工回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在家仅靠种植几亩水稻维持生计。就在一年前,王昌财的家还是简陋破旧的瓦片房,“那是上百年的老房子,一到雨天就漏水,采光也不好。”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王昌财感慨不已。

  作为一个山区县,寻乌一些乡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山里田地本来就少,渐渐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因此,从2004年起,寻乌县组织异地搬迁工作,近年来又针对建档立卡的山区贫困户进行精准搬迁、精准安置。

  如今,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王昌财一家住上了新楼房。“刚搬过来时还有点不适应,但享受到这边衣食住行的便利后,反而不愿意回去了。”王昌财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寻乌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帮助移民群众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从“务农到务工”的就业转变、从“陋习到文明”的行为转变。目前已规划建设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5个,总投资6.1亿元,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934套,已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5户、3286人。

  精准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富裕起来的寻乌人不再满足于温饱,他们开始追求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寻乌县文峰乡双坪村,一排排新建楼房白墙蓝瓦,美不胜收。村子中央,一个休闲文化广场干净整洁,舞台、凉亭、长凳、宣传长廊等一应俱全。“现在我们农村人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白天在家门口上班,晚上在村里的广场上唱歌跳舞。”寻乌县文峰乡双坪村妇联主席刘勤连自信地说道。

  据了解,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寻乌县自2015年起开展“百村百节”“百姓舞台”“文化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由“送文化下乡”变为“下乡种文化”,瞄准“等靠要”思想,用“精神扶贫”助力“精准扶贫”,通过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勇气、勤劳致富的志气,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由“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向“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转变。

  官方数据显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51377人降至2018年底的205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8.9%降至2018年底的0.75%;截至2018年底,全县69个“十三五”贫困村共退出65个,目前还剩4个深度贫困村未脱贫退出。


内容时间:2019-08-0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