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让村民日子更上一层楼 ——乐安“六好村组”评选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8  编辑:曹亮亮

灸热的太阳,把乐安县南村乡西坑村一山一水都照得透亮,也把养鸭的杨金保晒得脸色通红。从年轻时游荡、赋闲,到养鸭和养鱼,53岁的他早晚奔忙。为什么这么拼?杨金保的理解是,党的好政策重视农村、关心农民,西村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要勤奋创业!

今年,乐安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以敬老爱亲好、勤奋创业好、卫生生态好、诚信守法好、好学重教好、邻里和谐好为主要内容的“六好村组”评选活动,共评选表彰“六好村”94个、“六好村小组”391个,并实行动态管理,以此倒逼脱贫后乡村的全面振兴。

今日乡村美如画

“以往吃饭时都能闻到臭味。”对以前村里的环境,杨金保心有余悸。

而今,西坑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干净到什么程度?记者漫步在西坑村,地上看不到一点垃圾,满眼都是怡人的田园风光。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西坑村的变化,折射出乐安秀美乡村建设的努力和成效。仅去年,该县结合脱贫攻坚整合资金6亿元,完成新农村建设村点477个,对160个村点进行提升改造。试点实施了农村“厕所革命”,全县新建改建农村公厕237座,改造农村户厕75597户。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构建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广大农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村”的目标。

农村秀美,三分建七分管。为此,该县在农村全面推行了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另外,像南村乡西坑村、金竹畲族乡流舍村等村庄通过“党建+村庄整治”,实现环境卫生党员包片“网格化”监督管理,有效巩固了村庄环境整治的成效。

汇聚乡村振兴合力

乡村“颜值”在提升,富裕起来的群众追求在变化,该县乡村治理也在振兴的步伐中不断创新改变。

“这几年,基层干部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金竹畲族乡严杭村党支部书记邓国凌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大村长、党群通、一村一企、河长、山长、路长等等,一个个新名词,都代表着乡村治理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该县在“六好村组”评选工作中,通过党组织引导、村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各地因地制宜,把悠远厚重的传统文化转换为滋养文明乡风的沃土,把新时代的村规民约变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记者在此次被评为县“六好村小组”的戴坊镇排下新村组看到,新村入口的墙上,一块“五星文明户”评比公示栏引人注目,村里63户村民在勤劳致富、道德风尚、遵纪守法、和善友善、环境卫生方面情况一目了然。村里的“五星农户”邹任宗指着贴在门前的家训告诉记者,以前大家攀比的是大操大办,通过五星评比和家风上墙,现在大家比的是勤劳致富、儿女孝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该县文明办主任陈爱华告诉记者,通过“六好村组”评选,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村”“产业村”“教师村”“特色文化村”等特色村,农村乡风民风正全面好转。

创评引领时代新风

少了“土”味,披上了“新”装。走进被评为“四好村小组”的公溪镇新居村土桥组,村里的党员刘文华直夸,“都是党的政策好”。

面对“褒奖”,村小组长刘飞龙却自我加压,“六好”还差勤奋创业和诚信守法两个好,土桥还需努力!

村看村,户看户。记者行走在乐安的一些村庄,发现通过“六好村组”的创评,各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都不甘落后。

南村乡推广西坑村“党建+村庄整治”的做法,启动“先锋引领我爱我家”活动,全乡50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在坚定理想信念、移风易俗等方面亮身份,作表率。戴坊镇放大村民道德“红黑榜”效应,制作红榜“流动红旗”,让红榜“流动红旗”动起来。同时,从7月份开始,在小曹和沙堆两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改善“积分制”试点。新居村则针对村里诚信守法方面的不足,整合村“法律明白人工作室”、陪审员、特邀法官等,创新法制教育和宣传。为了补齐产业短板,土桥组利用拆危拆旧整理出来的20多亩闲置土地,栽种了近1500株优质柑橘……

“目前由集体投资理事会统一管理,再由各家各户认领种植,两年后就能挂果见效益,村民日子将依靠有机果业更上一层楼。”刘飞龙信心满满。


内容时间:2019-08-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